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日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提出鼓励民营资本参股中资银行。"在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同时,积极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境内外合格的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是今后三年内,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要实现的五大目标之一。
2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向大会递交了一份发言稿。文中指出,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势头不相匹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金融管制过严,限制了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扭曲了社会融资的结构,增加了银行信贷的风险。
此次,可见监管层支持民间资本的态度之明确,同时也意味着,民营资本可名正言顺地引入中国金融体系。
“招安”民间游资
东北振兴银行、渤海银行、淮海银行、南华银行等一大批新银行的名称不绝于耳。民营企业入股银行已经不是个陌生的概念。虽然没有关于民营资本参股银行和民营银行的具体文件,但每每有一家“民营银行”的成立,便引来无数关注。因股权结构中没有政府的“官股”,在去年成立的渤海银行和浙商银行都被称为“货真价实的民营银行”。
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商业银行,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已有参股中小商业银行。但由于金融行业比其它行业影响更大,所以国家的决策颇为谨慎。
然而随着近年来的银行存款利率小于通货膨胀率的负利率的出现,加之投资股市则风险太大,而投资基金和信托、委托理财也因为市场的不规范风险较大,更是让资金无路可去,没有收益合适的投资渠道。在民间,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形成大股的热钱。一会儿扑向房地产、一会儿就奔向钢铁、煤炭等行业。资金流动数额之大、流动速度之快,都足已让人吃惊。
相对于民间资金的急寻出路,另一方面的情况却是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
尽管近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了银行的视野,但能够从银行贷到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这种形势下,民间借贷仍然是众多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
民间借贷市场始终也是是非之地。民间“标会”、“地下钱庄”都成了敏感灰色名词。因此有市场并不等于有制度,成立民营银行也就是现在借贷市场最迫切的需求。
实际上,将游资整合成合法存贷机构的尝试已经进行,近年来各种关于设立民营银行的是是非非的也经过了无数专家和业内论证。
而在该不该成立民营银行的争议之前,1996年初就成立了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建的民生银行,该行上市前参股的民营企业股东比例超过80%。民生银行上市前的第一大股东是新希望,刘氏家族直接和间接持有民生银行上市前17.0697%的股份。
而渤海银行的筹备方案已然确定,几乎可以确定渤海银行股东名单上有天津泰达控股、渣打银行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其中最主要的出资方是天津泰达控股。
什么才是真正的民营银行呢?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经给民营银行下过定义,“真正的民营银行应该是民营企业个人的资本或者民营资本占绝对总量的银行。”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说,民营银行除了最早被特批成立的民生银行外,拔得“头筹”的民营银行,在去年也就是两家——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
而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注册资本金必须在10亿元以上,而按照现行政策单个股东的股权比例的上限是10%。这也就意味着单独的民营资本中的某个股东想私人办银行是不可能的。
民营银行还有多少空间
自中国民生银行1996年初开业后的8年,中国没有成立一家新的商业银行,并且监管当局在1998年还关闭了1995年开业的海南发展银行。然而在去年却批准成立了两家民营银行,中国银行业的对内开放为什么会突然提速?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认为,中国银行业在8年间一直禁闭对内开放大门,主要缘于颇高的金融风险。20世纪80年代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却出现多起违规事件,农信社不良资产甚至高达40%以上。随后国家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来处理那些面临倒闭和挤兑风波的城信社、农信社。
“没有金融从业经验的企业如果要进军银行业,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另外,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过小的规模也不利于规避风险。内资可能存在的短期行为恰恰是因为政策预期不稳,而不在于民营资本天生的不可信赖。”一位银行界人士分析认为。
不过,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形势已经出现:中国金融业将在2006年全面对外资开放,金融业的第二轮对内开放显然已经“到了火候”。
现在银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留给民营银行的发展空间已经不是很大。相对于将面对来自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另一方面还有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已稳定进入盈利期。截至去年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659.3亿美元。在交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中已经有外方股东派出的代表。
根据有关规定,目前中资银行向境外投资者出售股权最高不能超过25%。然而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中国将对外资银行取消所有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届时,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和多个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都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在银行业进一步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将加强对控制权的争夺。
因此留给民营银行的发展壮大的时间很是紧迫。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金融业对内开放是早晚的事儿,目前大规模放开的时机并不成熟,但是关于民营银行的试点则应尽早进行,在取得试点经验后逐步推广。
民营商业银行要得到较大的发展,有专家指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律制度,比如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存款保险等制度的建立,在政策法规环境上需要突破。
( 责任编辑: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