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记者昨天(23日)获悉,今年国土资源部将投入100亿元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根据该部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这批资金将向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
国土资源部今年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直接动因是近年来中国耕地面积的迅速减少。统计数字表明,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51亿亩,短短七年就下降了整整1亿亩。
“2004年耕地面积仍然在减少,不过具体减少幅度现在还不便公布。”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一位官员说。
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土地经济专家田野总结了耕地大幅减少的原因: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挤占耕地,农村工业遍地开花浪费耕地,开发区“开而不发”荒芜耕地,农业结构调整改变耕地,荒漠化、盐碱化吞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减少耕地。田野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耕地锐减的势头还在进一步发展。估计在21世纪头20年,中国耕地可能还要净减少1亿多亩,人均耕地面积将由目前不足1.5亩下降到1.2亩左右。
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刹住耕地减少势头的有力措施。1999年至2004年,国土资源部投资174亿元,安排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507个,新增耕地405万亩。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全国累计补充耕地近3000万亩,大于同期建设占用与灾害损毁的耕地面积。
今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等具体措施。潘明才认为,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将是国土资源部门直接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据了解,今年100亿元专项资金的配置方式将充分体现资金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过去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配置方式是“缴用挂钩”,国土资源部依照各地上缴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额度,按项目返还给各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但导致了资金与资源的脱节,东南沿海各省市新增建设用地量大,缴纳的使用费也高,但是当地已经没有后备资源可以利用,即使将这笔费用返还,也很难有效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潘明才介绍,今年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配置方式将转变为国家宏观指导下的项目指南发布制度,由国土资源部根据各地资源状况来发布土地项目,使资金可以用到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地区,资金与资源更加匹配,从而有效地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进行。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开发整理处工作人员还介绍,这100亿元资金是通过“先收后支”的办法,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支出。他同时强调,100亿元只是国土资源部的投入,用于引导全国各地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今年实际投入的资金将远不止这些。
潘明才强调,土地开发整理不是破坏自然环境,实际上是生态环境重建和保护,因此要从单纯追求耕地数量增加转向追求数量、质量、生态效益的统一。
根据国务院2003年公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从2000年到2010年,全国土地开发整理将补充耕地4110万亩,平均每年补充耕地411万亩。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