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5年2月26日,由《证券市场周刊》主办的2005年宏观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对2005年的宏观经济市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就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看法。搜狐财经频道作为网络协办对此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报道。
主持人:我们第二单元的讨论,现在开始,第二单元我们特别邀请著名经济学家胡祖六先生为我们主持,大家欢迎!
胡祖六:大家好,咱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通胀、利率和汇率的分析,有三位发言的嘉宾,首先请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的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先生发言,他一直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和研究非常严谨,也有非常好的建议,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刚才大会主持特别强调我们的时间比较紧,所以每位嘉宾的发言不超过十分钟。
马骏:谢谢祖六,他已经给我一个优惠政策,让我稍微多讲一点点。
主持人告诉我让我讲三个问题,一个是通货膨胀,第二个是关于利率的走势,第三个是人民币。第三个可能是最敏感的问题,可能也是80%我们所听到的国外投资者的问题,作为外资行的经济学家我们可以相对比较自由地来讲这个问题,而不会引起误解。
我先讲一下我们对宏观的整体判断,今年我们认为通货还是持续走两条路径,也就是说GDP可能会有所放缓到8.4%,消费基本上保持稳定,出口量会从去年35%降到今年22%左右,CPR一会儿会再详细地讲。
在实体经济方面,我想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投资,真正从中央银行角度来讲它能影响的恐怕只有40%左右,但是我们总体的感觉可能会减速,由于去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今年利润的增长可能会从去年的30%左右降到今年的10%左右,利润下降本身就足以使增长慢慢回到原来的水平,在一些主要的消费领域当中,尤其是房地产,我们认为即使加息一个百分点,我们认为房地产的需求增长很可能也是保持在20%左右,加上其他一些行业还需要继续比较大力的投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投资增长不会垮掉,很可能就是保持在15%到10%之间。
我现在进入到这两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一个是利率,还有一个是汇率,利率在美国的研究,把过去美国加息减息的所有例子都拿来,然后看这个加息减息跟美国的政策有什么关系,我们研究的是美联储的例子,如果增长太高就得加息,如果膨胀太高也得加息,这两个因素基本上可以解释过去十四年90%的联储利率偏高的走势。中国就很困难,因为你没有实点来判断中国实质的中央银行的函数,可是经过我们具体的讨论,我们认为中央银行会对下面几个数据有相当的敏感性,当然不同的实点它的敏感性顺序可能有些不一样,这几个里面我想提三点,一个是消费物价,另外生产资料价格,另外是房地产价格。
消费物价我们估计今年会控制在12.6%,食品价格上涨到目前为止还是超量超过70%左右的总体通货膨胀,但是到了今年,从平均来讲会降到50%以下,其他的像住宅、交通会上涨。而且我们做了一个把每个月的通货膨胀率做了一个预测,这里面考虑到几个方面,一个是基数效益,还有一个上游向下游传导,再加上水和电,很可能有15%左右的上涨,全部放进模型里面,我们的结论是今年上半年平均物价上涨指数会在2.3%,这是跟去年同比,下半年可能平均可能会在2.9%。
第二个中央银行的函数里面重要内容是CPI,我们自己的模型表明,今年的建筑材料价格基本上从平均来讲可能跟去年持平,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和广义货币增长,这两个因素造出来的模型基本上解释和过去十年当中90%的建筑材料建筑的一些变动,还是有比较大的信心,今年平均的价格材料会跟去年持平,石油价格我们估计稍稍低于去年,涨幅控制在4%以内。
第三个就是房地产的价格,这个也是中央银行关注的内容之一,从需求面来讲,我们认为需求该是持续旺盛,如果你比较四大城市的话,只有一个城市,上海从2000年开始购买力,今天不讲这个,购买力有所下降,其他三大城市全都是往上涨,所以讲需求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供给方面约束会比较强,我们平均的预测今年房地产的价格指数是上涨五到七个百分点。
综合刚才讲的因素,尤其是CPI的前低后高的因素,我们判断中央银行的基本利率可能会在今年少数调高,但是上半年的加息压力是比较弱,下半年加息压力比较高,全年加息的可能性可能控制在54.7之内。
汇率其实不光是影响中国,还影响其他国家的,包括美国的资产价格,澳大利亚的资产价格等等,所以我们得到这么多关于中国汇率改革的需求,主要是来自于其他的国家,而不是中国。汇率有三个问题,一,到底中国会不会动,第二,怎么动,第三,有多大幅度的动。
我想第一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我是比较坚信中国政府确实是非常想能够从现在的体制走向一个灵活性的体制,这个事情已经不是一个做不做的问题,而是一个实点的问题。中央领导在几个场合讲,压力太大我们做不了,什么叫压力太大?这里面用三种指标来描述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个就是海外市场,不可兑换的远期的人民币,不可交割的人民币远期,这个东西是用红线来表示,它同时又跟另外两个指标是非常相关,一个就是每个月的外汇储备的增长率,增长的幅度,另外一个是外汇储备的增长幅度减去贸易盈余,这个很可能是接近于投资者热钱流入的描述,这三者其实相关点非常之高,从中央银行角度来讲,如果要找一个实点就找那一天,想动的话,他应该看这个东西。
去年12月份压力太大,MBI是5000点,表明一年的升值压力在6%左右,现在逐渐减少,但是还没有小到足够让中央银行动的程度,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动,什么水平可以动,我不知道,我的感觉是还得继续减这个压力,才会使得中国开始对这个更有兴趣,但是一旦 这个压力达到足够承受的水平,我的建议是,中央银行也听到这个建议是上市时机,怎么减压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美元走强帮助我们减压,第二个是加息1个百分点,才能真正有用,这样才能使得日本和美国之间能够推动美元比较强劲的反弹。第三是中国加税,第四个是中国出口税,这些都有用,另外还有方法,一个就是允许个人无条件的购汇。
这个就引到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在适当的时候碰,碰的时候会多大?我认为现在真正考虑是四种方案,一个就是一次性的动,比如有人提10%,15%,之后再继续盯住这个问题,动的太小,预期太小,动的太大,国内受不了,另外,即使动的话,也不应该是美元,因为大家知道,美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货币,美元的波动性实际上是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和对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源。
第三个是新加坡模式,我的观点是这种模式还是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对中国来讲,我认为最好的模式就是第四种,所谓的印度模式,就是台湾模式,你不宣布浮动范围,有中金汇率,但是也不告诉人家中金汇率是什么东西,很可能是一个计算模式,这个计算作为中金汇率的一个参考,而不是每天都盯住的一个东西,在中长期来讲,你可以参考这个东西,任何短期时点,你可以大幅度的判例这个参考汇率,这样就使得汇率很难让市场准确地预测,使得国内的货币政策有相当的主动性,另外如果需要对中金汇率长期升值或者贬值的话,都有可能做到。
事实上我的结论就是,如果这些观点有这样的可能性在中国决策界得到比较多的认可的话,第四个可能性也是相对比较大的,如果采取第四个模式的话,中国的升值可能是一个逐步较稳定的升值,中国每年应该可以承受3%左右的美元升值,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