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黑龙江省委中心组进行的2005年第二次集中学习上,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栗战书点名批评一些地方对领导迎来送往、安排检查的做法。栗战书讲起了2004年他到某地农村了解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情况。他轻车简从,没想到刚到村委会,发现市、县、乡级领导满满站了一院。而安排座谈的“农民”竟大部分是乡镇干部(中新网3月2日电)。那么,乡镇干部冒充农民参加座谈,究竟说明了什么?
常下基层搞调研的同志,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面对上级的考核和询问,下级总是小心拘谨,要么左顾右盼,忧心重重,缄口不言;要么遮遮掩掩,吞吞吐吐,避重就轻,言不由衷;要么欺上瞒下,不说实情,不讲真话。常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还是摸不到真情况,听不着真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窃以为,此乃上行下效。下级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主要是上级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教”出来、“带”出来和“逼”出来的,并不完全是下级胆大欺上,而是上级教他们这样,与其说是下级有说真话之忧,不如说他们深受说真话之害,因为“讲真话立即就倒霉”的实例不胜枚举,令人胆颤心寒。
下级弄虚作假折射出上级领导和机关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作风的严重不实。“招待好等于政绩好”,“只要赢得上级欢喜,任何代价可以不计”,这早已是不成文的迎检迎考标准。于是,每遇上级检查考核前,下级便组织精干人马围绕“有看满意点头,有问对答如流,有考良好优秀,有玩全程一流”搜信息、动脑子、想办法、做方案,确保招待工作万能无一失。他们把主要心思都用在了如何琢磨好汇报的“闪光点”,让上级听好;如何安排好参观“亮点”,使上级看好;调好“座谈专业户”的焦点,给上级说好;如何选择好吃喝玩乐的“景点”,把上级的嘴堵好。退一步说,安排上级领导和机关的同志参观“政绩工程”,视察“亮点”,观看“莺歌燕舞”,早已成为迎接上级检查考核时一条程式化的规矩,一些领导同志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心照不宣,你好我好大家好罢了。说白了,这些人下去时尽管言之诺诺,信誓旦旦,严以律己,俨俨一副正人君子形象,实际上并无诚信可言,面对下级的“盛情”,心里高兴的很,遇到了“聪明”“视像”的下级,省却了自己的“暗示”。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常常是一句“下不为例”领了下级的“好意”后,照样是“上午坐着车子转,中午端着杯子转,下午围着桌子转,晚上搂着女子转”这套程式,他们下来就是想“潇洒走一回”,谁管你民情民意,工作实情,调研任务,至于领导的教导,党纪国法,早就忘在了脑后。下级也早就把他们看透了,根本不可能掏出心窝子的话。可见,上级官员习惯于弄虚作假,附假就虚,是导致社会价值取向倾斜、是非标准混淆、下级诚信缺失的祸根。
真话难得,古今如此。比干说真话被纣王挖了心,屈原说真话被逐放自投汨罗江,司马迁说真话被处以宫刑。因为“良药”“利于病”但“苦口”,“忠言”“利于行”而“逆耳”,“说真话立即就倒霉”,所以领导干部为“走过场”听不到真话,下级官员为保“乌纱帽”不能讲真话,老百姓为防“祸从口出”不敢讲真话。说到底,说真话要损害个人和小集体的切身利益。“私”字当头,心胸必然狭窄;私心作怪,“假”字必然要像温疫一样漫延成灾,听不到真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假大空”害死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大力倡导诚信之风,全面提升政府官员诚信度。一是制度规范。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法规制度,使严惩弄虚作假行为社会的铁律。建立政府公务员诚信数据记录库,让诚信者处处得到实惠,使失信者成为过街老鼠,到处碰壁,付出惨重代价;二是舆论引导。各种大众传媒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揭露弄虚作假现象,弘扬诚实守信风气,积极营造诚信氛围;三是典型示范。政府要定期选树诚信标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和影响全社会;四是政府带动。政府公务员要成为诚信的楷模,并把诚信状况作为晋职晋级、立功受奖的重要考核条件,激励大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头倡导诚信之风。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