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再创新高,“平价油”时代可能成为历史———
上周五,纽约商业交易所4月原油期货结算价再起波澜,以每桶53.78美元新高终结了一周的上涨行情。当天已是自上周三以来,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盘中交易价曾一度高达54美元/桶。
尼日利亚总统石油顾问上周五表示,欧佩克3月16日在伊朗开会时可能决定提高产量配额或允许成员国超配额生产。欧佩克的一名官员同时表示,该组织将满足供给短缺,且在目前油价高涨的情形下不会减产。
值得关注的是,从今年2月上旬,油价猛升已有迹可寻。今年2月10日,国际能源组织发布《2005年国际能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测,2005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增长152万桶,将比原先预计高出8万桶。同时《报告》还调低了非欧佩克成员国2005年原油的供应增长预期,预计每日供应量只有91万桶,比原先预计的调低17.5万桶。尤其是将俄罗斯今年的石油产量增长预测为3.8%,与其去年8.7%的增长率相去甚远。
《报告》一面世,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份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64美元,收盘价升至47.10美元。伦敦布伦特3月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也上涨1.35美元,收于44.48美元。
2月16日,欧佩克也在月度报告中表示,2005年全球原油达到每天8478万桶,增加了8万桶。其中,中国原油日需求将增加50万桶,达到每天700万桶。而对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量预测再度减少1.3万桶/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俄罗斯石油产量的下降。
2月15日,俄罗斯管道石油公司预测今年石油产量将增长5.6%。上周三,俄罗斯能源部公布其2月原油产量较1月增长5万桶,几乎接近前苏联解体后的水平。随着全球进入高油价阶段,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长是否会联动国际油价呢?昨天,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中国进口原油对世界价格的影响非常有限,中国在成为原油消费大国的同时也是生产大国,去年中国生产原油1.7亿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依然以煤炭为主,国内同时大力提倡节约用油,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主要依靠国内资源来满足需要。即使中国进口一些原油,在世界贸易的份额中仅占6%至7%,影响非常有限。
(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