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尽管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已进入第4天,但由温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仍然是会内代表和会外百姓热议的一个焦点话题。
海外舆论对中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也相当关注,比较一致的评论性意见认为,中国经济去年取得95%的增长,今年把目标锁定在8%显然相当谨慎。一般相信,中央政府希望借此向各级地方政府强调,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而不是去盲目攀比增长速度。
“相当谨慎”的判断不能说有错,但我们同时认为,锁定8%并非仅仅是出于谨慎或留有余地。8%不光是个单一的增长数值,它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各级、各地和各界尤其是企业界人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及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下细细把玩,继而确定或调整自身的发展定位。
以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分界线,积极财政政策开始刹车,经过去年一年的“平稳过渡”,今年起完全改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政府工作报告将此政策转型描述为“鉴于目前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有必要也有条件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
落实于今年中央预算安排,中央财政赤字压缩和国债发行规模压缩两项合计500亿元。各界务必清楚,压缩的其实不只是500亿元的静态数字,从以往国债资金与地方及企业配套投入1∶5甚至1∶7的拉动关系看,投资总规模继续大幅压缩的政策取向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从2003年下半年起推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仍要得到强化,防止通胀和防范金融风险依然是调控信贷闸门的两个最基本的限制性因素。联系到财政政策改弦易辙而稳健货币政策持续主张,意味着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价值取向在中央政策层面得到进一步强化。然而,从企业界投资扩张获取更多合法利益的层面看问题,上述“收”及表现为继续“从紧”的政策措施和安排,并非意味着企业经济活动空间的单向度压缩。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收”是一个方面,投向的“转”是另一更为积极的方面。转为对“三农”、对社会发展、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基础教育、基础医疗的投入。这些领域均为多年存在之“薄弱环节”,用市场的尺度衡量之,均构成阶段性的至少能够维持若干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相当数量的市场主体来说,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之变,意味着带来大量新的市场机会。
锁定8%,还意味着前年下半年始发的此轮宏观调控要继续强化,并更注重缓解结构性矛盾。在8%的基调下,政府工作报告还进一步强调严守土地闸门,承诺“继续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信贷和土地两道闸门越扎越紧,人们很容易情绪化地继续将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误读成一个“控”字。其实,对宏观调控的理解不能无视对更多“积极因素”的解读和评估,譬如上月末公布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再譬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行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尤其是通过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一系列新主张的提出,无不反映出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调”--优化投资结构和优化消费环境的分量愈来愈重于单纯的“控”。就市场机会论,这种变化趋势意味着什么?答案同样自不待言。
有质量地实现8%,政府工作报告还把力推改革开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以加快改革攻关来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问题。我们以为,这个极具正面价值的“约束变量”也是企业界在总体评估发展态势,大胆捕捉市场机会时不能忽视的决策依据。
总的看,锁定8%不但不消极,而且与经济运行也得讲“和谐”十分合拍。建立和谐社会,首先得寻求经济运行的“和谐”。作为和谐的“基础”要件之一,这种“和谐”须着力追求的是经济运行的平衡与协调、质量与效益。面对新的发展定位,企业界当把8%所涵盖的丰富内容“吃透”。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