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两会上,来自东北的一位人大代表介绍,当地城市取消原有公务用车后,对公职人员进行货币化补贴,处级干部能拿到2000多元的车补。此前还有报道说,北京市公务车改革的试点工作实际上已在一些区县悄然施行,处级干部每月补贴1300元至1500元。
“屁股底下一座楼”早已引起群众的强烈反感,深化公车改革对于节约财政支出、规范公务员行为,改善干群关系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如何推进公车改革的方式上,却存在着不小的分歧。有专家学者认为,要承认现实,以宽容态度,建章立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种理论在一些公务人员中大有市场,通信、住房补贴等“利好”消息接连而至,有的地方甚至提出只要公务员“不出事”,退休时就可获得一笔可观的“廉政保证金”。
目前,各地不断传来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的消息,有一条措施惊人相似:按职位高低发放交通补贴,高的每月一两千元,一般工作人员几百元。据那位东北代表说,实行车改为干部购车、养车创造了条件,当地城市市直机关有392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买了车,占50%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车改制度实际上是帮助一部分人实现了先富裕起来的目标。不过,这部分人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人民的公仆。如果有一天,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高兴地宣布,通过车改,人民教师、工人农民购车的比例增加了若干,为拉动国家汽车产业做出了贡献,那这样的改革群众是欢迎的。
记者还听到一种奇怪的论调:推行公车改革有利于增强干部平民意识。在当前贫富差距较大,总理在为困难群众就业难、看病贵、上不起学而着急的时候,众多干部纷纷开着私车招摇而过,这不能说是改革的初衷,实际上是增大了与群众的距离。李连成代表说:“这种改革要不得。”
公车改革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发放补贴。这项改革如果不同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转换职能、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到头来,不断增加的处长、科长们仍会“吃”光国家的专项资金,最终使国家和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此外,这项制度的出台必须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改革的目的是让广大人民受益,不应催生特殊人群。人民公仆只有先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