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态度一直是坚定而鲜明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域是民营企业根本进不去的,即使进去了,也可能像茂化实华一样,性命始终悬于一线。
民营企业要想真正能与国有企业平等竞争,有赖于政府部门破除垄断的决心。
“您知道吗?有了非公经济36条,民营企业又多了许多可以进入的领域。”
“我不这么看,我认为民营企业只能进入那些国企势力不是很强大的领域,如果某个行业,国企的势力非常强,民企想去分一杯羹,那是找死。”
这是笔者在采访过程中的一组真实的对话。
采访对象是有“政府智囊”美誉的一权威研究部门的权威经济学家。
权威经济学家不愧很权威,他的话再一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验证。
在日前由天则经济研究所举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开始:茂化实华原属中石化旗下茂名石化的三产企业,80%的原料来源于同属中石化控股子公司茂炼股份,双方不存在价格纷争。但2002年年底风云突变,由于北京泰跃房地产开发公司收购了茂化实华29%的股权,茂化实华由原来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变为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
故事的发展:两年后,由于茂化实华盈利迅速上升,中石化决定以“治散战略”名义收回该企业,但因双方价格分歧过大无法达成协议。所谓“治散战略”,即整合中石化的全部资源,把炼油行业所有相关的业务都完整地控制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对下游资源的垄断性控制,获取更多利润。之后,中石化利用其垄断地位大幅度提升供料价格,直至去年10月28日,茂化实华拒付部分货款,使得双方矛盾激化,中石化单方面停止原料供应。茂化实华的主要业务陷入停顿已近4个月之久。
目前故事尚没有结局,正在进行当中。
在国务院今年初刚刚通过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其实已正式把石油这个垄断行业列入了允许非公资本进入的领域。民营企业是勇敢地进去了,但却也为这份勇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应该人人平等。国有企业也好,外资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所有都应该平等竞争,但是实际情况我们来看是非常难的。因为国有企业特别在一些资源性的部门,基本是一个游戏的制定者,它规定怎么玩就怎么玩。所以,所有这些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都事实上是凌驾于民营企业之上。像这样的领域,在中国不止石油化一个。
刚刚进入一个全新领域的民营企业,作为行业里的新进小兵,在自身实力尚未发展到足够大之前,只能跟着这个行业里的老大的指挥棒玩,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成长过程。但问题在于,茂化实华与中石化之间的争议不仅仅在于实力悬殊,而且中石化又因其绝对的垄断地位而将对方的生存命脉操之己手,对方没有任何市场经济关系下应有的买卖选择余地和讨价还价余地,无论是原材料价格还是企业收购价格,都是单方面一口价,你不买也得买,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经济学认为,应在看着好像是垄断、实际能够竞争的领域都引入竞争,由此形成市场调节机制,政府可以不加干预,但在具有特殊性质的地方,如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或国家战略性质的地方,实在不能引入竞争的地方就要进行政府管制,比如价格管制、进入管制、安全和质量的管制等等,总之一句话,要么引入竞争,要么政府管制。如果既不引入竞争,政府也不对价格进行管制,必然产生不公。
全国政协委员保育钧在他向两会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说,我国现有石油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在能够实现竞争的地方引入竞争;在具有特殊不能引入竞争的地方,要由政府管制。绝不能容忍行政性垄断。
为此,保委员还提出了8条建议。
保委员的急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中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态度一直是坚定而鲜明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域是民营企业根本进不去的,即使进去了,也可能像茂化实华一样,性命始终悬于一线。
民营企业要想真正能与国有企业平等竞争,有赖于政府部门破除垄断的决心。
但,这不会是一个短期过程。
(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