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的环保产业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既有巨大社会效益,又能推动发展的大产业
《京都议定书》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但最后能否如愿达到约束人类行为、造福人类的目的,还有赖于各国之间的信任和自觉。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未来承担温室气体控制义务是一种人类责任。从另一个方面讲,即使议定书未向中国提出减排义务的要求,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自身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也是有益无害的。
中国的问题在于,怎样让人们不光认识到,而且感受到环境保护带来的利益,怎样把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有一举两得的办法
在人们已经习惯的思维定势中,治理污染必然是花钱而不是挣钱、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的事情。所以,在中国搞环境保护,首先是千方百计让企业上马治污设施,然后还得时时监控,使治污设施能够开动起来。因为,上马治污设施和开动治污设施都是要花钱的。
拿中国的造纸行业来说,造纸企业是中国污染面最大的行业之一,一家小造纸厂毁掉一条河流的事比比皆是。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造纸废水染黑了长江,染黑了黄河,染黑了淮河,染黑了无数的青山绿水。各地的环保部门都在下功夫盯紧这些厂子。和环保部门同样起劲的是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突袭、偷袭、顺藤摸瓜……为了抓住这些造纸厂的劣迹,什么招都使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是国家一纸令下,关停所有规模在5000吨以下的造纸企业,而少于1万吨的陆续关闭,少于1.7万吨的也正面临着关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才有条件上治污设施。
结果,不少企业加紧扩充规模,生产能力一下子增加几万吨,但照样不上治污设施。如此一来,环保工作者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政策,反而成了理直气壮地扩大污染量的理由。
即使斗智斗勇好不容易逼企业花几千万元上了治污设施,因为运行费用也煞是可观,所以,许多企业只在检查时开动一下应付应付,治污往往成了“聋子的耳朵”。不知有多少家造纸企业,为应付环保部门而不得不安装治污设备,但又因为不愿支付运转费用而长年停机,只在遇到检查时才开动起来。
其实,造纸厂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制浆这道工序,尤其是中国普遍采用稻草制浆,污染尤其严重。
但,这个难题在发达国家早有现成答案。在国外,基本采取联合制浆的方式,即由专门的企业来制浆,这样的企业规模往往非常巨大,一般年产量为十几万吨到几十万吨,这种企业基本都有非常完备的环保设施,保证了环境不被污染。其他大大小小的造纸厂从这里购买纸浆造纸,从而甩开了污染最为严重的制浆工序。
意大利是世界皮革产业兴盛的国家,而皮革污染是非常严重的。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每个城市都把皮革厂家安排在划定的一个区域里,政府统一建污水处理厂与厂家连接,厂家不需投巨资建环保设备及维持运转,只需付污染处理费。既便于监管,污水处理厂本身还成了解决就业、带来效益的环保产业。
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中国彻底改变环境污染状况的根本出路是集中治理,造纸业彻底改变污染状况的根本办法是走集中制浆之路。但多少年来,无数地方的无数造纸厂一直玩着和环保部门捉迷藏的游戏,而无数地方的无数政府也是一方面眼看着严重的污染,一方面又是令人兴奋的经济增长点,只好睁眼闭眼地放着既治污又发展的办法无可奈何。
日本企业如何在环保中受益
面对环保产业这样一个每年数千亿元产值的庞大市场,国内相关企业明显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活力与热情,研制不出过硬而适用的技术,有了技术又不去下大力气推广,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大量相关企业守着烂摊子为安排职工下岗而忙活;另一方面,国内各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几乎清一色来自国外,设施每套动辄数千万元。
靠出售这些技术和设备发财的国家中,日本是主要的一个。
但日本企业也并非天生就有这样的意识。
1月19日,日本环境文明研究所所长加藤三郎在东京经团联大楼接受《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他说:“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应考虑环境力的问题,要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持久,一定要有环境力。环境力是一种开拓未来的综合能力,它让企业的主体业务顺利发展,让企业避免环境风险,还能让企业确立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他说:日本最早负责环境工作的是厚生省的相关科室,而他在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厚生省的此类部门工作。当时,日本的公害事件不断,如当时的“水俣病”曾轰动世界。
后来设立了环境厅,加藤在其中负责公害问题。正是他最早提出了要限制日本汽车的尾气排放,并作为官员制定日本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引起一片骂声。骂他的人说,加藤是想把日本汽车工业卖给美国。如果执行这个标准,日本汽车工业必将死亡。
“结果呢?”回首往事,加藤说:“没有一家企业倒闭,反而更好。如果没有那样的限制,能有今天的日本汽车产业吗?日本车能风行欧美市场吗?丰田、本田之所以有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采取了环保技术。如今已搞出了混合动力车,这正是在那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已在发展燃料电池车。”
加藤曾多次访问中国,针对中国的环境问题,他说:“重视环境问题,不仅不会拖企业的后腿,而且能促进企业发展。注重了环保才能让企业获得活力,取得发展。”
他以日本的情况为例说:当时,政府制定排放标准,各个企业为满足排放标准而采取措施,而有制约就会有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意外的发展。如环保设备、技术现在是三菱重工的重要产品,但它最初并非生产环保设备的企业,就是在执行环保标准的过程中有了技术,然后发展起来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会从免除购买环保设备的购置税、提供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不执行环保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有的企业领导人会因此被捕、被追究刑事责任。
他说:环境力除包含防止污染、进行废物再利用等方面的环境技术能力外,还指企业科学构筑出一整套环境对应战略、实施的技术及变革社会体制的综合能力。由此看,环保成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环保像是逆风,但只有在逆风中风筝才能放高、放远。日本企业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环保产业有这样的可能
假如:每个地方都来一次规划革命,把相关企业集中在一起,统一治污,那中国的面貌将会有怎样的改变?
假如:中国某个污染大户通过治理污染发展出环保技术,转而成为环保设备的制造巨头,那该多么让人振奋!
以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国的环保产业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既有巨大社会效益,又能推动发展的大产业。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