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最近发生的SKⅡ事件,初一看似乎是个“消费维权”事件,但如果仔细品味,其中“项庄舞剑”的味道还是若隐若现的。
故事一开头,其实就点出了“撕开中文标签,看到的是日语”,最近又进一步上升到要“到日本去打国际官司”。尽管中国卫生部也承认:SKⅡ中所含烧碱是化妆品中允许使用的常用材料,在中国出售的护肤品不需要标明成分表,但“消费者”和“律师”显然不依不饶,一定要将事情弄到满城风雨——其实,事实很简单,你去看看你夫人的化妆包:哪一件国产或进口的化妆品是将所有原料用中文列表的?
从宝洁的旗下品牌看,进入中国市场的就有十几个,为什么偏偏有人就盯住了SKⅡ呢?——道理很简单,它是宝洁日本分公司研制的——简单点说就是“打着美国牌子的东洋货”——有一篇中国报道点破了其中的玄机——“SKⅡ只在日本走红,根本进不了美国市场”,尽管这个说法已被美国宝洁用美国市场SKⅡ的表现坚定地否定了,但是说这个话的中国媒体其实是漏了口风——其打击SKⅡ的目的并不是对着美国人来的。
这几年来,每当中日关系出现纷争时,总会很“偶然”地爆出几件“谴责东洋货”的“维权事件”,而且媒体大都很“配合”,无限放大地来搞大舆论,而一旦真相大白,证明对日货的许多指责纯属“夸大”甚至“栽赃”时,媒体却一下子都失去了“澄清”的兴趣,结果是对日货的脏水“覆水难收”。
比如,前二年中日关系紧张时出现的“三菱帕杰罗刹车失灵撞人”事件,后经查明这辆车根本就是中国国内的汽车改装厂的非法拼装车,而且起诉方从案件开始不久就知道这一事实,但他们却依然大造“日本三菱车压死人”的舆论,国内许多媒体也根本无视事实真相,紧密配合摇旗呐喊。而最终事实真相大白后,所有媒体又都保持缄默,拒绝为三菱车“平反昭雪”,应该说这些怪现象都不是偶然的。
3月15日,又要来临了,消费者维权的热潮又要到来,希望今年的3.15能给维权一个更加纯净的天空,不应再出现与民众消费无关的其他因素来干扰消费维权的主题。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