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际先驱导报》在此前的报道中,曾多次将中哈跨国石油管道比作西部“安大线”(原来设想中的中俄间、运输俄罗斯石油的管道)。最近关于中哈管道在初期将主要输送俄罗斯石油的消息,以更清晰的姿态显示了该管道的战略意义
国际先驱导报驻阿拉木图记者陈俊锋报道 哈萨克斯坦能矿部最近指出,从哈中部地区到中国西部的石油管道在建成后的最初阶段将主要运送俄罗斯石油,而且根据管道建设双方的约定,满足管道运力的问题也将由中国方面来负责。
这样,哈方将毫不费力地稳歉大笔过境石油运输费。这一表态在舆论界引起不小反响。一些媒体表示对此难以理解。
实际上,哈方的这一宣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中哈管道运送中国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进口的石油、以及由中方负责具体操作管道运力问题,早在2004年该项目上马时就已经由双方基本上达成共识。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中方在着眼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大局的前提下对哈方作出的某种让步。
哈油源还满足不了运能
1997年中哈两国宣布建设的中哈管道全长3000多公里,从哈西部里海沿岸到中国西部的新疆,估计造价达30亿美元,设计年运力为2000万吨。只有在满足这一运力的前提下,项目运营才不会亏损。但由于哈石油产量达不到向这条计划中的管道输送足够的石油,因此中哈双方在经过多年论证和实地调查后,最终决定分阶段建设中哈管道。
这一决定的中心思想是,首选建设那些不受哈石油产量限制的、可以马上投入赢利性运营的管道段。于是,2003年中哈管道“肯基亚克-阿特劳”全长约488公里的石油管道首先建成投入使用,这条管道同俄罗斯境内的出口管道相接。它的建成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阿克纠宾的油田所开采的石油拥有了向西(欧洲、地中海沿岸方向)出口的便利途径。
随后是2004年9月开始建设的“阿塔苏-阿拉山口”全长约970公里的管道段,投资额约7亿美元,将于2005年底完成主体工程部分的建设,2006年5月左右正式开始向中国运送石油。这一管线西起哈中部的卡拉干达州,东至中国同哈交界的阿拉山口地区。这段管道的最初任务并不完全是运送哈国石油的。由于阿拉干达州并没有大型油由,因此利用哈国当地生产的石油来保证这条管道一期工程所规定的1000万吨的年运力是不可能的。当地有一个“库姆克尔”油田,它仅能向中哈管道提供少量油源。
中哈有默契,俄方等报价
但是,“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的起始点正好是原苏联时期就存在的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油管道的中间点。这条原苏联管道北起俄罗斯的鄂木斯克,南到土库曼斯坦的查尔朱。尽管这条管道已经长时间处于半停运状态,但即便如此其目前的年运力仍能达到近1000万吨的水平。所以,建设“阿塔苏-阿拉山口”段管线的最初计划就是要向中国运送俄罗斯石油的。
在2004年5月,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曾明确表示,哈希望俄方通过中哈管道运送石油。这一表态正好出现在中俄石油管道项目限入僵局之后,因此具有深刻的含意。实际上,哈早已在盘算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哈管道的问题。分析人士指出,哈方把俄拉进来,是为了最终作为交换,通过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哈生产的天然气。
但是俄方对此的反映是相当谨慎的。俄石油界人士表示,这一交换是否能顺利实现,还要看哈方开出的条件如何,其中最主要的是石油的管道运价问题。目前,从俄西伯利亚地区的产油情况看,俄卢克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等加起来可以每年向中国出口1500万吨石油。因此,油源已经不是问题。
中国没放弃中俄管道
一些人士表示担心,这段管道建成后俄石油将主要通过中哈管道运往中国,这对中俄管道项目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地区能源短缺并不会因为中哈管道的建成而得到大的缓解,因此建设中俄管道项目仍然是必要的。而且中方至今也没有放弃中俄管道项目。
中哈管道的中间段,即“肯基亚克-阿塔苏”段将在哈里海石油进入稳定开采后修通,届时哈石油年产量将达1亿吨。这样哈就有足够的油源来满足中哈管道的运力了。
应当指出的是,哈能矿部前不久的表态并不说明哈不重视中哈管道。实际上,中哈管道项目是维护哈能源出口安全的基础,对哈具有战略意义。有了它,哈今后不管开采多少石油都不愁卖不出去,而且还由此掌握了同里海周边的俄罗斯管道(田吉兹-新罗西斯克)、美国管道(巴库-杰伊汉)叫板的主动权。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