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际矿业巨头“强迫”宝钢接受今年如此高的涨幅,表明国际原材料、能源供应商根据中国经济走势上调了他们的预期
●钢铁作为中间投入品,它的价格上升,将会对产业链下游的、以它为原材料的行业产生影响,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机械、造船、家电及汽车等。至于这些行业的产品是否一定涨价,目前形势还不明朗
●中国的能源全球布局和能源安全问题,不应只是政府去考虑的,对于企业更是利害攸关
虽在意料之外
却在情理之中
前不久,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分别与国际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就2005年铁矿石价格达成了最后协议。同2004年相比,这两家公司的铁矿石价格均上涨71.5%。这和此前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同国际矿业巨头达成的铁矿石价格涨幅完全一致。
今年2月,宝钢曾公告称,新日本制铁、韩国浦项综合制铁公司等达成的将铁矿石价格上调71.5%的协议超出了钢铁业能承受的范围,必将对全球钢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整个钢铁上下游产业链的长期健康发展。宝钢将继续保持与各主要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并努力寻求一个双方可接受的价格方案。但是,现在看来,宝钢方面没有将价格谈下来。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求知教授认为,这是宝钢和国际矿石供应商博弈的结果。宝钢为了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的铁矿石供应,还是要和这些国际矿业巨头签订合同的,而前不久新日铁谈定的价格就成了“风向标”,宝钢必须以此价格为参照。宝钢谈判的结果,说明在世界铁矿石交易中,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中国作为新加入的谈判市场一员,很难把这个价格再扳下来。这个价格涨幅虽然超出了原来30%的预期,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去年确定的铁矿石协议价格相对有点低。在去年较低的基础上,今年有相对程度的回归,上涨也在情理之中。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指出,国际矿业巨头“强迫”宝钢接受今年如此高的涨幅,表明国际原材料、能源供应商,根据去年中国的经济走势上调了他们的预期。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越来越热,投资需求增长很快,今年对国际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增幅会只增不减,所以会调整价格。
也有学者认为,价格如此涨幅完全是市场供求关系所致。“中国目前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国,什么东西中国一生产,它的价格就便宜了;什么东西只要中国一消耗,它的价格就上去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如是说。
基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飞速发展的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面向全世界采购,供求关系导致的价格波动就不足为怪了。什么时候原材料价格涨到厂商承受不了了,它就会寻找替代品,会技术创新。“我们完全没必要杞人忧天”,华民教授认为。
某些业内人士也指出,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国内的低品位铁矿石具有了开采价值,国产铁矿石供应有望增加,从而可相应降低对国外铁矿石供应的依赖。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游下游互影响
中国的巨大需求是钢铁市场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对钢材的需求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2003年,中国消费了2.57亿吨钢材,占世界钢材消费的27.2%,成为世界钢材第一大消费国。
2004年、2005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年份。各国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由此引发国际市场钢铁需求量的短缺。
专家预测,2005年、2010年我国钢铁需求量分别为2.33亿吨和3.12亿吨左右。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我国的钢产量达到5亿吨,离社会需求的饱和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目前,中国钢铁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可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原料及运费等上游成本的大幅攀升,这将使中国钢厂的利润空间大大压缩,从而刺激钢厂在市场需求依然较为旺盛的时候进一步抬高钢材价格,以实现成本费用的转嫁。
原材料成本急速上升,厂商的第一反应就是调高产品的出厂价。在日本新日铁与几大铁矿石供应商谈定71.5%的涨幅之后,宝钢和武钢等几大钢铁厂已宣布上调钢材的出厂价300元—400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价格已经能够使宝钢消化铁矿石上涨的因素。但是,下游企业能否承受成品钢价格上调带来的压力呢?目前来看,钢铁还是卖方市场,供不应求,主导权在钢铁企业,越是紧俏的商品,越可以将风险转嫁给下游。但如果下游企业因为自身产品供大于求,不能将涨价风险转嫁给消费者,那么下游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假如生产萎缩的话,反过来缩减对钢材的需求,进而影响钢铁企业自身。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石磊说,钢铁作为中间投入品价格上升,将会对产业链下游的、以它为原材料的行业产生影响,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机械、造船、家电及汽车等。至于这些行业的产品是否一定涨价,目前形势还不明朗,要看这些产品本身的市场环境和供求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钢材涨价可能带来国内房地产业的新一轮涨价。至于其他行业也有涨价的可能,本来这两年的煤电油运就紧张,再加上钢铁涨价,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宝钢所用铁矿石价格上涨只是一种外部输入的价格因素,不至于对整个宏观经济以及去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成果产生多大不利的影响。”石磊说。
张军则指出,这两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工业中的上游产业,即钢铁、石化以及原材料加工业,有专家称之为新的“重工业化”,这些上游产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料。如果我国的经济依然过热,投资需求依然过快,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国际上煤、石油、铁矿石及其他金属等原材料、能源价格都将居高不下,将会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并由上游产业而波及中下游产业,有可能形成一个通胀压力。
参与国际博弈
企业还需学习
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之前,我国钢铁企业没有参与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资格。中国钢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5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而宝钢每年所需的3000万吨铁矿石有95%来自进口。去年,宝钢首次参与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但在价格主导权上尚无话语权,最终确定的价格还是随了日本新日铁最终确定的价格,去年铁矿石价格涨幅为18.6%。
在往年谈判中,日本、欧洲是一个团体、一个声音,而中国有众多的声音。今年,宝钢代表中国钢铁商站出来同日本抢夺亚太地区铁矿石定价的话语权,但仍没有成功。薛求知认为,如果中国的钢铁企业形成一个联盟和国际矿业巨头谈判,结果可能会好些。现在,宝钢和他们单独谈判的结果就产生了“跟随效应”,中国其他钢铁企业就只好接受这个高价的结果。
目前,由于我国钢铁业集中度不高,各企业原材料采购体系相当分散,致使整个铁矿石进口、谈判与运输等处于无序和被动状态。特别是近几年大量钢铁企业相继建成投产,铁矿石贸易利润空间剧增,个别钢铁原料贸易企业趁市场存在缺口之机高抬价格,助长国内铁矿石价格虚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在矿价谈判上的主动权。
薛求知建议,中国企业大可不必在国际市场上争抢高价资源,而应及时转变国际采购模式,以结成联盟的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的谈判砝码,同时提高采购的透明度,保持供求匹配,这样才能在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形成最佳的获利结构。
张军指出,此次宝钢铁矿石谈判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即我国国有大企业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更好地生存发展?如何通过战略上的考虑和安排,稳定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用长期合约来趋利避害。
中国的能源全球布局和能源安全问题,不应只是政府去考虑的,对于企业更是利害攸关。一些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去南美、中东、非洲等地投资设厂,将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也多是看中当地丰富的矿藏,以获取长期稳定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薛求知指出,宝钢也在国外投资参股铁矿生产,此次铁矿石价格上涨,它从这一块也将获利,有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效果,部分化解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