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保险基金入市成为最近的一个时髦话题。在中资公司纷纷高调入市之际,外资和中外合资公司显得冷清了许多。然而,一些保险公司的“蹑身潜行”更体现了外资保险集团在购买股票上的一个慎重考虑。
对于合资保险公司没有积极申请直接入市的理由据说有许多,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条:
首先是资产规模不同,成本估算是一个实际考虑。由于经营时间尚短,且业务范围也处于逐步累积的过程中,相比较第一批直接入市的中资保险巨头,外资保险其在境内市场上还都差着好几个\"数量级\"呢。因此在颇讲究人力成本的外资公司内是否有必要专门设立股票投研团队成为第一个\"拦路虎\"。
其次,不同于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对于资金运用最大的考虑并不在于过分追求超额回报,确保资产负债的长期匹配对于他们来说更为优先。对于没有历史包袱的中外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而言,以相对缓和的间接入市方式参与资本市场实际已基本可以满足目前的投资回报要求了。
第三,合资公司外方的\"风险控制\"理念也是合资公司缺席首批下单股票的保险公司名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目前仍处于转型期望的境内 A股市场,不少外资保险公司处于\"审慎\"角度出发,\"暂不发兵\" A股市场不难理解。
然而,外资并非真正在旁观。现实和理性的抉择下不直接下单股票,并不影响其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
近日,友邦华泰的首只基金友邦华泰盛世中国正在发行中,友邦保险到底会在多大程度参与是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友邦由于历史原因曾经一度在数只 A股流通股中现身,因此在保险资金可以合规入市后,这家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外资保险,是否会成为友邦华泰首只股票型基金的积极购买者,其正在强力推销的\"金中金\"投连险是否会成为一个变相的销售渠道引起了诸多关注。
友邦华泰副总经理李雄厚的看法是,无论是友邦,还是美亚,公司都会积极争取其成为公司的机构客户。
实际上,外资保险在基金的渗透已经开始。ING在沪的合资保险公司太平洋安泰认购同样有ING\"基因\"的招商安泰系列基金,安联大众对国联安德盛稳健基金的参与,无不多少留下了集团关联人认购的印迹。
随着保诚与中信集团继寿险之后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第二次握手\",目前在外资、合资保险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几个外资保险巨头都有了两条线\"联手\"出击的基础。
事实上,通过关联股东关系,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在海外市场司空见惯。不少综合性的金融集团,其下属资产管理公司尽管资产管理规模庞大,但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来源于集团内的专业委托代理。但不能据此就简单地将这种关联人购买理解为\"托盘\",商业利益为先是所有公司共同遵循的。
关联人购买的一个优势在于,由于不少合资公司借鉴了外方的技术和管理流程,因此在内部投资流程、分析方法、风控要求等方面有着较强的认同感,因此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仅如此,由于在代理成本上,在风险控制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内部的专业分工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共振,快速提升了集团的综合实力。
上述这些因素在客观上有利于保险公司选择同一股东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加上多少存在的关联优势,让\"自己人\"更多一些机会是不争的事实。
不可否认,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管理资产规模的日渐扩大,以及旗下产品的日益丰富,不少外资保险最终会逐步迈开直接入市的步伐,至少会先申请入市的牌照。但这很可能是其\"两条腿\"投资的一个方面,而通过购买基金的专业代理投资模式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延续和扩大。
( 责任编辑: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