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郭觐 发自上海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3月15日在上海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本市场咨询集团第十次会议时指出,完善的金融体系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中国要形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健高效的金融体系,关键要着力建设健全发达的微观制度和金融基础设施。
经过25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阶段,这是一个充满发展机遇、又矛盾重重的关键时期。陈元说,在这个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已由财政融资转变为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凸显出完善的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陈元表示,在过去20年中,我们也目睹了近100个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经济损失近2万亿美元。虽然中国没有出现大的金融危机,经济也正在加快发展,但金融落后是客观现实。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中,中国金融如何支撑这个关键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是一个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陈元说,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部分行业过度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尚待缓解;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以及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等领域缺乏足够的融资支持。这些问题说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金融发展出现脱节,实质上是市场建设和融资体制建设落后等深层次问题在宏观经济上的表现。
中国要形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健高效的金融体系,关键要着力建设健全发达的微观制度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微观制度包括法人、法人治理结构、所有制、产权;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会计标准、支付、信用、业绩考核和法律建设等方面。内部市场建设不够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信用体系、市场运行效率以及制度化的程度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陈元说,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政府很少直接参与其运行。发展中国家建设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市场,不能完全依靠自然演进,那样会付出极大的成本和代价,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互相结合很重要。有效的政府作用是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对市场经济和个人活动起催化作用,从而提高市场的效率和效用。中国要利用好这方面的能力和资源,在宏观经济强劲势头的推动下,与国家信用的高能量相结合,把市场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加以推动,深入到微观制度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开发性金融作为连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在市场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陈元介绍说,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1998年以来,我们把融资优势与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共同推进治理结构、法人制度、现金流和信用体系等建设,从根本上实现了项目建设和市场建设的双成功,开行也提升了自身的业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1998年到2002年,开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连续“双降”。2002年开始,不良贷款率逐步进入稳定期,处于2%以下的低位运行状态,实现了与国际一流银行的接轨。目前,开行不良贷款率为1.21%,风险准备对不良贷款覆盖率为285%,资本充足率10.50%。
陈元表示,中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加速建设金融体制和市场,从而规避风险,使金融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