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对于已饱经历史风霜的欧亚陆桥来说如同致命一击,之后其开始经历漫长的衰落。直到苏联解体,形势才出现转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的安维华教授属于国内比较早注意到这一地缘变动的学者,面对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上“突然”冒出一片充满勃勃生机的地区,他认为非常值得用一个新的地缘概念来记载这一变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开始使用“帕西地缘政治”这个概念。
地理概念创新
帕西是帕米尔以西地区的简称,指的是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地区及其以西的接邻地区,属中亚、西亚、南亚以及东亚之间的接合部,涉及中亚五国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帕西地区东与中国接壤、北交俄罗斯,南靠印度,西与西北亚和西南亚各国为邻。
“在过去一个时期中,帕西地区是被分别划入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区而进行单独考察的。这同冷战结束以前本地区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研究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安维华说。
一次看上去并不复杂的概念创新其实背后蕴涵着复杂的心态,折射出中国的战略专家们对这一地区潜在的战略价值的重新审视。一心挺进中亚的日本在1998年将中亚及高加索八国概称为“丝绸之路地区”,使我们很难仅仅把他们的中国同行所做的工作看成学者的思维游戏。中国的战略专家们试图向决策者传递出这样一种讯息,即前苏联解体为欧亚陆桥的复兴提供了一次历史机遇,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一下子盘活了欧亚陆桥的中段,对于中国来说其实是大有可为的。
战略眼光还需放远
1919年,英国地缘战略学家麦金德提出:“谁控制了心脏地带(欧亚大陆的中部),谁就统治了世界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帕西地区就在麦氏所谓的心脏地带的东端,成为中国深入“心脏地带”的必经之路。鉴于中国与横跨“心脏地带”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也许用“重返”两个字也不为过。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字,1992年中国与中亚5国贸易额仅为5.3亿美元,2003年已达40.7亿美元,增长了8倍。中国确有所作为,但能否令战略专家们感到满意呢?
“我国政府应该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中国社科院中亚研究室主任孙壮志研究员说,目前中国与中亚的发展态势良好,但如果想向更深层次推动,从我方来说就需要在更深层次做出调整。“中国与中亚国家目前都没有把对方放到对外战略合作的首要位置”,孙壮志指出,在合作中我们比较突出新疆自治区的作用,但中亚国家认为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影响了他们的合作热情。
孙壮志还认为,我方在双方经济依存度挖潜方面和增强对我政治信任度方面都还有可作为的空间。“现在光靠简单的结构性互补是不行的,中亚国家现在越来越对中国卖给他们的是包括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而自己卖给中国都是原料等低附加值产品而感到不划算”,我们应该适当增加对当地的投资,不光去买他们的能源而是帮助他们开发能源。另外,“当地老百姓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当地市场上的‘中国货’,但对于中国整体的印象还停留在前苏联时期,并不了解中国对本国的睦邻友好政策”,这影响了中国在当地的形象。
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向亚洲邻国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考虑。该政策同样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往搭建了总体政策框架。但专家认为,在执行即定政策的过程中,目前我们的战略眼光还需放远些。据专家反映,在一些涉及中亚能源合作的具体项目中,我方有时显得不够果断,主要原因是对短期投入因素考虑比较多,忽视了长远利益。
另外专家提醒,将西向的丝绸之路外交与其它方向的战略通道外交放在一起考虑也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给予西向对外交往更合理的战略定位。“现在谈得最多的是面向印度洋、面向太平洋,其实西部才是中国的战略后方,抗日战争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安维华教授说。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