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3月11日,国内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启动了处女航。尽管奥凯新闻发言人一再强调“我们并非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即外界普遍采用的说法“廉价航空”公司),但是其最初打出的“廉价航空”概念牌却吸引了众多眼球。
此前1月19日,万事达国际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低成本航空业务有望未来10年内在中国崛起。报告还指出,中国目前的780条国内航线中,大约70%适合展开低成本航空服务,不过中国航空业目前还没有利用这项优势。
另据报道,上月初,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表示已经获得中国批准,成为首家获准飞入中国领空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从2005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此公司可开辟泰国至成都、昆明和厦门的航线,从曼谷至中国的首航班机有望在4月间飞行。
低成本航空优势何在
众所周知,航空运输业是高投入、高资金流量运作、高风险、低利润回报的行业。若想做到具有低成本运营优势,必须创立一种和以往运营模式不同的、全新架构的公司。这种采用全新公司架构和运营模式的航空公司就被称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区别于“传统航空公司”或“传统网络航空公司”。
目前 国际上运营比较良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有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和喷气蓝航空公司、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澳大利亚维珍航空公司等20多家。其突出的特点是成本低、票价低、服务简化。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例,这家航空公司为了和对手竞争,采取的就是以下策略:采用单一的B737机型;提高飞机的使用率以增加航班密度;实现点到点的中短途国内航线,没有联运服务;使用次级机场;保持精简的人机比;限量餐食供应;可靠的离港率与快速过站等。
到目前为止,依靠这套运营模式,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已连续保持了30年的盈利。2002年,其盈利额为2.41亿美元,2003年盈利将近3亿美元,这与美国航空市场当时的萧条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中国航空市场上,去年以来,航空运输业的增长达到了50%以上,丰厚的利润回报加上政策支持,引得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如奥凯、鹰联、春秋这些成立于2004年的民营航空公司,凭借所打出的“廉价航空”牌,都希望在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例如,以旅行社为主业的春秋公司进军航空业,就是为了避免旅行社产品的不恒定性,更好地控制航空运输等上游资源。
但套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廉价航空”的要义在于航空公司依靠长期提供明显低廉的票价取胜。而目前国内民营航空公司的所谓“廉价航空”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从本质上讲,它们应该属于纯粹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由于“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出现,有望为国内航空市场带来“鲇鱼现象”,搅动以往“高票价、高成本、高服务”的单一运输市场。
但是,国内业界对于发展低成本航空市场的看法却并不乐观。有人质疑:“既然现在各大航空公司都以降低成本、保证收入作为主要目标,那么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其生存空间又有多大?”
面临三大障碍
《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的资深编辑李伊分析认为,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面临着三大障碍:
首先是成本不可控。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的成本中,有70%(包括购买飞机、航材、航油、机场使用费等四项主要成本)是不掌握在航空公司手里的。虽然另30%为航空公司的可控成本,但其中的6%—10%为人工成本,很大部分是为飞行和机务维修人员支出的费用。在这一块,由于目前中国航空市场增长迅速,专业航空人员非常紧缺,因此,这部分费用不可能有多大的压缩空间。
其次是运营模式没有差异。为了更好地和传统航空公司进行竞争,欧美低成本航空公司通常采取“点到点”直飞来降低成本,通过增加航班密度来保持收入,抢占市场。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枢纽航空港,国内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中,有90%以上为“点对点”的直达航班。同时,国内70%的航空运力集中在30%的市场中,也即主要集中在京、沪、穗和十几个中等城市,新进入的航空公司要想在这些市场中竞争非常困难。
目前,以奥凯为代表的新的航空公司,为了避开与现有航空公司的竞争,往往会选择不太热的航线,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是这些航线的盈利状况并不好,反而加大了新航空公司的经营风险。
第三是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要面临降价空间有限所带来的影响。根据民航有关部门的数据,中国民航1000公里航段的国内票价为0.04美元/客公里—0.12美元/客公里,美国为0.10美元/客公里(这是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票价)—0.84美元/客公里。由此看出,中国民航票价的最高水平已经近似于美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票价水平。有消息说,在航空市场淡季时,京沪航线的机票最低打到了2折(约为230元人民币),甚至低于火车票价,如此低廉,哪里还有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机会?
对于新成立的航空公司来说,无论是价格还是成本,都和国内现有的航空公司差距甚小。
与此同时,由于国家规定,新航空公司一次只能引进3架飞机,因此很难迅速形成至少十几架飞机的经济机队规模,因而初期的运营成本还会高于现有的航空公司。而当年美西南航空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票价与成本和传统航空公司相比,至少有70%的差距。
李伊认为,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除了要逾越成本、市场障碍之外,还要逾越乘客的心理障碍。例如很多乘客担心,低成本航空公司尽力压缩成本和各种开支,那安全性该如何保障?低成本的后果是否意味着服务质量将大大降低?
对于奥凯等国内的新航空公司来说,面临的首要课题是“飞起来”,其次是“生存”,第三才是“挑战”。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