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日本媒体对国际市场上原材料、能源涨价的问题炒得非常厉害,似乎新一轮危难就要到来,而日本已经没了主张,坐以待毙。但真正到日本企业去采访那些负责采购的人员,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并没有听出日本企业有多么大的困难———几年前签订的合同在执行,现在价格高了,也只对新签合同有影响,同目前的生产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先后发表在日本报纸上的两条消息特别引人注目:
3月3日,日本钢铁企业共同发表了2004年的经营数据。排在前4位的主要钢铁厂家,去年的利润加起来为1万多亿日元(100日元约合1美元),与2003年比,利润都成倍上涨。真是凡干钢铁的,都赚了个钵满盆盈,皆大欢喜。
3月5日传出了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消息后,日本媒体又开始抱怨起来。其实这是日本钢铁厂家和国外矿山谈判后定下的价格,并不是谁强加给日本的。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日本的钢铁年生产量为1亿吨,按每吨成本多出39美元的价格算,日本钢铁业要多支出39亿美元(约4000亿日元)。不去谈钢铁企业能把上涨的价格很大一部分转嫁到产品中去,就是他们吞下了这份上涨的成本,按照去年1万多亿元的净利润计算,也还有6000多亿日元可赚。
原材料的国际市场乱云飞渡,日本企业却处之泰然,这在于他们对自己国家及国际市场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测。国内有几座高炉,能生产多少钢铁,需要进口多少矿石、原煤,企业能出口多少产品,日本企业心中有数。进口铁矿石时,新日铁一家定音,其他厂家基本上跟进,企业的生产在有计划地进行,钢铁联盟、经济产业省在维持着行业秩序。日本的钢铁厂家对今后三五年的生产计划得清清楚楚,能和国外矿山签长期合同,也敢往矿山开发事业中投资。
中国有多少钢铁厂?明年大致能增产多少?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说出准确的数字来。经济发展太快,统计、预测跟不上;机构在不断变动;一些钢铁厂缺少市场观念等等。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企业过去没有和国外矿山签订长期合同。
我们不能总是用农村赶集的方式和国外矿山谈价格。数不清的企业派无数的采购员去赶集,在我们不那么缺原料时,就使劲地杀价,杀他个一分都别想挣;在我们缺的时候,恨不能把过去赚的钱都贴出去也要买进。这种买卖方法最终让我们把铁矿石的决定权拱手让给了日本企业,虽然日本企业并没有我们买的多,我们出的钱也并不比他们少。
国内铁矿石含铁量太少,原煤供求紧张,内陆缺水等客观条件都迫使企业不得不去海边寻找发展的机会。在钢铁生产技术上,中国原本便不能与日本比。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71.5%,原煤价格与前年相比已经上涨123%。我们的钢铁企业费九牛二虎之力把工厂搬到海边时,暂不去计算搬迁的成本,光是没有国际市场价格决定权这一项,我们便已经落后日本好大一截子了。
(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