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春寒未尽,沈阳市一股上市热流开始涌动。
沈阳市政府金融办日前向记者证实,目前沈阳市已经有20余家企业有意海外上市,并呈现动态发展趋势。据了解,这股热源源于去年底该市万顺达企业集团成功登陆新加坡主板市场,融资3600多万美元,从而打破了沈阳市乃至辽宁省两年半无公司上市沉寂。
其实,沈阳只是一个缩影,一股海外上市热潮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不过,与国内“火热”形势不相称的是,一些企业“出海”后却遭遇寒流。海外上市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各地企业跃跃欲试
除沈阳所在的东北地区之外,江苏、天津、河南、陕西等地企业海外上市的准备工作逐渐升温。知情人士称,某省甚至制定了3年内上市公司达到100家的目标,而海外上市是其中一个主要渠道。某市日前则出台措施,凡境外上市成功的企业,可获得10万元政府奖励。当地政府还就企业境外上市成立了专门扶持工作组。
自内地第一只海外上市股沈阳金杯1992年在美国上市以来,国内曾于1994、1997、2000年出现三次海外上市热,之后一度冷落。国内企业真正大规模“出海”则是在2002年以后。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统计,200:年底沪深可流通市值为12484亿元人民币,同期H股和红筹股可流通市值是9962亿元人民币。一年之后形势发生戏剧性扭转,2003年底 H股和红筹股可流通市值达到17040亿元,高于沪深股市近4000亿元,而2004年底H股和红筹股可流通股市值已经达到19859亿元,超过沪深股市8000亿元以上,海外上市正呈加速发展趋势。
目前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不小规模。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有47家,只在美国上市的有36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更多,其中H股109家,红筹股84家。伦敦、多伦多、东京等交易所也出现不少中国公司的身影。
海外证交所主动出击
“现在已经刺刀见红。”一位权威人士这样形容目前的上市资源竞争。
如果说前几年海外交易所对于国内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接纳,那么现在则已经开始“服务上门”,甚至推出一些对于企业高管的“优惠措施”,其脚步之快或许超过许多人的想象。
据国内投行人士介绍,目前江浙、华南、东北一些上市资源丰富的地区,海外交易所、海外中介机构已经赶在沪深交易所之前挖掘资源,不少交易所还与国内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联合进行上市资源培育。
业内人士分析,海外交易所关注的上市资源首选大型优质国有企业。据悉,伦敦证交所就有意吸引中行、建行等企业上市。而紧随大型企业之后,现在竞争已延伸到优秀的中小民营企业,海内外交易所已展开直面竞争。在目前的发行制度下,国内交易所由于没有企业上市的决定权,将不得不面临优质资源流失的尴尬。
实际上,海外交易所高层近期频频造访中国,对于国内上市资源的“野心”已经显露无疑。去年5月的北京科博会上,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日本东京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加拿大多伦多股票交易所以及香港交易所等世界七大证交所高层齐聚中国,向国内企业发出邀请。在时隔仅5个月的第六届高交会上,又有十大交易所再次造访深圳。据了解,纳斯达克已决定将在北京设立中国代表处,并已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申请。伦敦证交
所也早已将其亚太办事处总部落户香港,内地上市资源无疑成为其最重要的网罗对象。
市值低估遭冷遇
海外上市在许多企业心中是一个梦。网易、新浪、盛大的成功无疑更增添了他们追梦的激情。然而,这些“海飘一族”的经历却不尽是喜悦的故事。
“大家只注意那些成功的企业,而更多的可能是并不成功的案例。”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就曾经有过上市三天就退市的记录。这些海外上市公司中,海天天线的遭遇颇具典型性。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和射频系统设备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海天天线2003年11月5日以H股形式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港币1.1亿元。
从2001年到2003年,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均获得同步大幅增长。3年内总资产增长了4.5倍,销售收入增长了3倍,毛利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净利润2002年同比增长85%,2003年再度增长18%。不过,这家优秀的上市公司怎么也没有料到,其市场表现与当初期望会大相径庭。该股发行价为0.68港元,全面摊薄的发行市盈率为12.83倍。股价在2004年3月达到最高价0.97港元后一路下跌,最低跌至0.15港元,目前的价格维持在0.20-'4).30港元之间,平均市盈率仅3.42倍。
华兰生物和科华生物的股本规模和赢利能力与海天天线相似,但平均价格是它的5.91倍。如果按最近年度的收益计算静态市盈率,2家内地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26.69倍,是海天天线的7.8倍。
更为严重的是,清淡的交投情况让人大跌眼镜。2004年全年累积成交量为179,986,000股,成交金额107,249,840港元。相对于16176万股的发行量,全年换手率为111%。由于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交投冷清,该公司实际上已经基本丧失了再融资能力。
海天天线的遭遇并不仅是个案。实际上,价值被低估是内地公司在海外市场上的较普遍的遭遇。据统计,国内公司在海外发行的市盈率普遍很低,一般只有6—10倍,这与内地市场形成明显反差。
冷遇背后存在盲目性
据了解,海外上市不乏成功的案例,如国美电器通过在香港上市,较好地支持了其东南亚扩张战略,市场表现可圈可点。不过市场人士也指出,海外上市遭冷遇的情况也不容忽视,这反映出目前一些企业对于海外上市存在盲目性。
市场人士认为,部分优秀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后备受冷落,以致基本上丧失再融资能力,根本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和上市地的投资环境不匹配,由于信息不对称,海外市场的投资者不能充分认识国内企业的投资价值。
分析人士指出,企业赴海外上市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权衡利弊,做到经营环境和海外市场的环境优势相匹配。海外市场相对于国内市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国际化的投资环境,有众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利用这些机构的市场网络,内地企业可以通过在海外上市加速其国际化的进程。但是,如果经营环境和海外市场的环境优势不匹配,企业虽承担了额外的成本,最终却难以获得这些好处。
( 责任编辑:张雪琴 )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