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古人问:庭院深深深几许?今人问:永远到底有多远?咱也学古今的痴男怨女,问一声:中期究竟有多长?问这样的问题,自然是事出有因。
2005年3月11日,一汽大众正式启动了“春晖行动”,予客户以“回报价”,奥迪全系列车降价0.75万元-4.3万元。可就在2005年1月20日,公司高管还曾说过:奥迪中期内不会降价。按此推敲,这间隔的一个多月(30几个工作日),只能叫长期了。
此外,公司高管还说:“尽管外界的说法很多,但事实上,在配置同等的条件下,奥迪A6原来的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而新的‘回报价’则使奥迪A6具有了超强的竞争力。”国产A6的售价到底怎样和国际接了轨,他没说。
其实,大多数车厂对价格是否与国际接了轨,心中自然有数,所以进入3月份,降价狂潮又起。有趣的是,一方面,厂商和经销商们用尽招数,降价增配,招揽生意;另一方面,却是车评家滔滔不绝,为车价即将上涨大造舆论,画饼充饥。
车评家通常先搬出数据:按照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去年全球钢材价格上涨64%,原油价格上涨44%,普通化工产品通用塑料(石油制成的)上涨46%,成本大涨,车价焉能不涨?再从政策上找救兵:北京刚刚放开外地人买车上牌照限制,车价上涨岂非指日可待?
可实干家从来不听评论家的,厂商降起价来毫不手软。到底为什么?答案就在数据中。最新统计表明,2005年2月全国生产轿车129945辆,比今年1月环比下降22.7%,比2004年2月同比下降27.8%;而今年2月轿车销售数量为140626辆,比今年1月下降21.0%,比2004年2月下降23.1%。轿车产销数字同比、环比皆下降两成以上,国内轿车市场已步入2003年“非典”以来的最低谷。
刚经历过寒冬,车商心里最明白,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先把手里的车卖出去,至于计算成本,总得挺过这一阵再说。车价下降,成本上升,“中期内”,汽车业怕是只能苦挨夹板儿气了。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