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进入股民社区 专家在线 股市加油站
证券市场永远让人琢磨不透。春节过后,和煦的春风刚刚给股市带来一丝生气,大盘连续收出的三根“大阴棒子”就将投资者的信心再度打回冰点。
的确,前一段时间,政策面暖风频吹,主流舆论普遍判断将出现“拐点”,甚至有媒体用连续刊载、运用各种论据例证股市即将在2005年转暖。但是,股市的确出现了拐点,拐的方向却是快速向下!
舆论冷暖泾渭分明
仔细关注舆论导向的变化,2005年2月1日可算是标准的分水岭。
2月1日之前,伴随股市的节节败退,“千点论”猛然升温,新股扩容成千夫所指,新股询价更被评价为“机构的金矿、散户的粪坑”。
2月1日以后,国九条公布一周年,舆论导向又明显偏多,投资者保护基金、券商集合理财、妥善解决股权分置等等偏暖的分析言论充斥股市,其间最为有意思的是,“保险资金入市”被渲染成了拯救股市的救火队员。现在来看,大盘危难之际,这位救火队员却只是隔岸观火。
虽然舆论可以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影响股市的运行(1998年以前,体现得更为充分),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介入,股市逐步向“秩序化”迈进,机构具有相对清醒的判断力。
舆论的过度渲染为机构从容脱身提供了机会。究竟有没有机构利用保险资金入市这个噱头抽身出逃,现在很难做出明确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分率先撤退的资金准确地把握了市场节奏,规避了短期市场风险。
记者手中的一份券商研究报告编写于几天之前,预测本周二以后,大盘走势“可能趋弱”,而其他券商的策略报告,虽然普遍对政策面判断抱乐观态度,但对股指短期究竟能走多高,各家都相对谨慎。
政策面如同热带飓风般的利好暖流,非但无法唤起机构乘风破浪大胆做的勇气,反而令众多基金、机构逆政策做空。作为资本市场的逐利者,机构自然不会放弃每一个“掘金”机会,而场外观望的消极态度,充分说明他们对后市盈利机会并不看好。
究竟哪些因素使机构畏缩不前呢?三方面问题不得不老调重弹。
三把利剑高悬股市之上
行情转暖的过程中,市场面的变化往往会大幅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免疫力。比如,有人认为,保险资金入市可以轻松消化新股压力;也有人认为,目前思路明确,解决股权分置不会对市场造成过度冲击;更有人看到股市的节节走高,就忽视了宏观调控的威力。
显然,对这些因素机构有着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