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5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于2005年3月20日至21日在京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由搜狐财经、中国金融网联合主办,邀请政界官员、银行家、企业家、著名学者对2005年中国金融形势做全面精辟的分析与展望。年会对六个主题进行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分别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下面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陈剑波的精彩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 陈剑波(摄影/刘洋)
陈剑波:谢谢主席,也感谢搜狐网给了我跟大家一起来讨论的机会。我的主题是后农信改革时代,副标题是经济增长、农村发展和实践。首先讲一下这个背景。从这一轮的经济过热现象中,我们发现在经济增长当中有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个就是圈地运动,98年以来中国减少了700万公顷的耕地,在城市化扩张过程当中,因为圈子出现了大量的矛盾和突出。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到了政治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大家有所察觉的,但是还没有非常清楚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村居民流动而不迁居。我们可以看到我们25年来的城市化、工业化是一个人口迁移不足的城市化。有两个计算,按照我们统计局的统计,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也算,98年以来我们增长了5140万人。按现在700万公顷的占地规模去算的话,大概到2亩左右。我们规划是到2015年要增加三个亿的城市人口,这样的话中国的耕地需要耗掉4.5亿亩的耕地。
按照这样城市化的扩张方式,这还是在大量农村居民进城而不迁居的情况之下,出现的占用耕地的情况。虽然农业占GDP的比例从1978年的28,下降03年的14%。我们按照户口来计算的话,25年的时间我们农村人口只下降了8个百分点。这是我们25年,工业化和城市化一个巨大的成就。这个结果造成了我们城乡居民收入的喇叭口越来越大。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结果,就是农村地区的消费低迷。我们70%的农村人大概只占到消费总额的3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25年来经济增长生产出来的70%的商品是由30%的人口来消费。
这个需求的拉动,GDP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这三亿人。 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和我们农村金融改革面临大的背景有关。之所以提出这三个问题,我们接下来的结论是: 第一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我们25年的经济增长基本没有摆脱依靠银行信贷、出口增长这么一个逻辑来拉动我们GDP的增长。
我们最近两三年来在国际市场说遭遇的阻碍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贸易冲突和其他的国家的贸易壁垒,包括纺织品(最近开始非常的敏感),怎么考虑中国经济持续的长期增长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来考虑近期中国经济潜在的威胁,究竟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我觉得是非常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一方面稳定汇率,要求我们大规模投放基本货币,就有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威胁。再加上我们如果银行的信贷调控不好的话,也有可能银行信贷出口扩张的逻辑。我们刚才讲到,由于70%的人口长期消费需求的低迷,同样也存在潜在的紧缩风险。
( 责任编辑: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