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首钢”搬迁,北京的天空无疑会变得更蓝,但在北京和唐山、企业和员工之间,需要平衡的事情还有很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北京报道
首钢东迁 税收和污染成焦点
3月4日,首钢召开搬迁启动大会,这意味着我国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最系统的城市特大型企业搬迁工程正式启动。
首钢集团搬迁方案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反复论证,于2月4日得到了国务院的原则同意,国家发改委于2月18日正式作出批复,同意首钢集团涉钢产业全部迁出北京,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新厂,但其总部、研发、运营体系、三产、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等仍留北京。
“首钢东迁是历史的必然,现在虽然行动晚了一点,毕竟是动了,值得庆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达了他对首钢迁往唐山的看法。不过,在这桩被广泛关注的“搬迁”背后,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北京要摘“黑帽子”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首钢在为北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使其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大的环保压力,首钢一直顶着北京“黑帽子”的头衔。
首钢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只有17公里,其厂区集中了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排放的生产设备,对北京市区空气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首钢所在的石景山区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仅占全年的50.4%,在全市环境倒数之列。尽管首钢始终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治理,然而,再大努力也无法调和它与这座千年古都天空的矛盾。
首钢,这个中国特大型钢铁企业,当年正是因为地处首都而成为新中国工业企业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因为身在首都,这个“巨无霸”的钢铁企业便被列为对北京环境“施暴”的四大杀手之一。
在现实面前,首钢所有涉钢产业只能迁出北京。否则,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无法达标,也难以实现申办奥运会时对环境质量做出的承诺。
“为了符合北京长远利益和北京人民的长远利益,首钢将服从大局。”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首钢争取2008年实现北京石景山地区冶炼能力停产,如不能全部停产,奥运会期间也要暂停烧结、焦炉生产。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存在很大问题。根据对74家主要钢铁企业的调查,有20家分布在大型城市,另有34家分布在中等城市,而且区域分布大部分处于内陆地区。这种布局对于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非常不利。
“从经济学角度讲,首钢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迁安铁矿,把大量的铁矿石运到首钢,冶炼成铁,再运出去,这种迂回的运输本身就很不合理,也是一种低效的生产力配置。”牛凤瑞主任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他的看法。
看来,无论从环境角度,还是从经济学角度,首钢搬迁已是大势所趋,也别无选择。而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像首钢这么大型的工业企业,从大城市向海港搬迁的行动。首钢搬迁,有可能为中国更大范围的钢铁企业区域布局调整模式提供探索。
税收怎么分
首钢在为“还给北京更蓝的一片天空”做出自己的努力,但对北京来讲,利益被搬走了,留下的首钢其他产业、离退休职工以及内退职工,需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解决。北京市政府对此持何态度呢?
3月7日上午,北京市举行关于首钢搬迁的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刘淇和市长王岐山在会上明确表示,北京市必须站在国家大局、北京市未来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角度,来正确对待和处理首钢搬迁的有关问题。
据测算,这几年首钢钢铁产业每年为北京市提供的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搬迁后,这部分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将转向哪里?
“我是赞成属地原则的,首钢在哪里生产,就把污染排放到那里,理所当然应该把税上缴到当地。”牛凤瑞主任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首都而言,财税收入可能减少很大部分,但换来的是更长远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是利大于弊的。”
“首钢占用我们的矿产,污染我们的环境,消耗我们的水资源,不可能与地方上没有一点关系,肯定要在税收上照顾当地。” 河北省发改委工业处陈副处长的话不无道理。对唐山而言,开矿和冶炼,难免加重当地的污染和环境的负担,如果把税收上缴到当地,也就为治理环境破坏提供了经济基础。
“搬迁后,利益肯定将转移到河北。”首钢集团总经理王青海的表态也甚为明朗。
搬迁后税收不可能全在北京,但也不可能全在河北。这要双方来谈,找到平衡点,现在进一步的工作还没有开始。
污染转移?
首钢东迁,北京市民皆大欢喜。但对唐山人来说,会不会是污染的转移?
“首钢东迁的污染问题肯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里面有一个比较利益问题。如果首钢不搬迁,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负面效应会更大;如果搬迁,地方上肯定要接受这种污染。但至少搬迁的大方向是对的。”牛凤瑞主任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首钢搬迁绝不是‘异地复制’,更不是‘污染搬家’,整个过程将全面贯穿循环经济理念。”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的思路与发改委的要求不谋而合。发改委在关于搬迁的批复中,要求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产业实际,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那么,有什么办法把钢铁企业的污染和排放减少到最少程度?
“在技术选择上,由于选用国际先进的工艺装备,将不会出现人们所担心的‘污染转移’问题。首钢目前的装备将至少淘汰90%。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市场手段处置这些淘汰的设备,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王青海总经理对此充满信心。
人员安置“瓶颈”
俗话说: “人心齐、泰山移”,解决好首钢搬迁后的人员安置问题,是首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唐山厂址距离北京有225公里,首钢搬迁完成后,将有大批工人被分配到唐山新钢厂上班,即便工人们乘坐大巴上下班,这225公里的路程也够人折腾的。而首钢集团目前共有12万员工,其中,北京地区有8.59万人。现实的问题是,东迁之后职工怎么安置?
“我们将会遵循国务院批复中强调的‘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这个原则处理好人员安置问题。在搬迁过程中,一定充分考虑职工的利益,使得广大职工能够愉快地接受搬迁方案。”朱继民董事长说,“公司可能要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假的方式安排工人的作息,具体方案还要征求职工的意见。”
“对一些到迁入地工作的重要的技术骨干,国家应考虑他们远离北京、远离家庭的成本支出,应该给他们一种合理的补偿。”牛凤瑞主任也为职工安置献计献策。
首钢“搬迁”,无疑是首钢二次发展的良机。从这个角度来说,首钢不是“搬迁”,而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新建,如何既保证经济效益不出现大的波动,又保证环境污染不会带到新的地方,这是首钢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企业与一个城市彼此构筑“和谐”音符的一个良好开端。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