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对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质疑在今年更为激烈。用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的话来说,这种讨论已如一壶烧开了的水。“任何一个市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都可能暴露出一些问题,但上海房地产的问题远没有某些论调所说的那么耸人听闻”,顾云昌指出,上海房价上涨与全球这一波大行情有关,最近几年美国、欧洲许多国家的房价都在涨且涨幅比中国要快,上海并不是存在少量泡沫的特例。他的意见与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惊人一致,“对上海等地的房地产泡沫不必过于夸大”。
“就如一瓶香槟,少量气泡并不会影响它滋味的美妙。”3月18日,高纬物业大中华区CEO柯锦睿(ChrisCuff)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作为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旗下的地产咨询机构,高纬物业在5大洲拥有175家分公司,在全球房地产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因为上海房地产这杯美妙的“香槟”,两年前其亚太区总部从香港搬迁到了上海。
帮助别人投资上海的同时,柯锦睿(ChrisCuff)也没忘记为自己“打算”,他最近正在到处看房子,上海这个东方大都市活力吸引着他在此刻置业。在上海经济强劲增长,国际经济交流日趋活跃时,包括国外、境外和外省市在内的“三外”人士正不断为上海注入新的活力,并成为上海房地产市场上迅速增长的居住高消费群体。这印证了长居上海的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话:国内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中,以上海吸引的港澳台以及外国新客最多,这些外来客的需求是比较高质量楼宇,所以上海的楼价上涨偏于质量较高的部分。当然,有需求就有市场,高档楼盘的投资也在大量增加,从而拉升了上海房产均价。
“在我看来,上海的经济发展良好态势足以支撑上海地产10年内继续向上,其间可能出现小幅波动和局部盘整,但向上的主线不会改变。”第一中国首席投资官姚蔚透露。在她看来上海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显示出“巨大风险”,相反正是投资的好时机。作为澳大利亚最大投资银行麦格理旗下的基金,第一中国致力于上海为主的中国地产领域投资。
国际知名地产服务机构高力国际的中国华东区常务董事翁琳则透露,2004年底以来到高力咨询上海地产业务的海外机构比之前增加了50%,现在这种增加仍在继续。“政府调控将使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风险降低,这对于注重长期回报的外资而言只会更具吸引力。”高力国际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05年仍是海外资本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资本运作年和机构投资年。
这就是上海,难以抵挡的城市魅力吸引着全球投资者。
上海,渴望更多的精彩
拜访高纬物业时,记者向该公司亚太总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看好上海房地产市场?“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已经毋庸置疑,而上海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来自北美的CEO柯锦睿(ChrisCuff)、来自英国的企业公关经理叶晓琳(RachaelJones)表示,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房地产投资机构当然也明白。
本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2005年城市竞争力综合排名,上海再次高居榜首成为中国综合竞争力最强城市,在报告列出的12个分项竞争力排名中,上海独揽五个“状元”,分别为:资本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综合区位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上海的城市魅力已经使投资者难以抗拒。
进入新世纪,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最缤纷的舞台之一,世界的精彩在此演绎,中国的精彩由此向全世界展示。2002年12月3日是上海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10世博会主办权花落申城,约30亿美元的世博会投资,不仅将带动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改善上海的软硬件设施,而且将为各行各业带来超过15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并吸引超过7000万人次游客亲历上海巨变。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效应是振奋人心,国内外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上海的信心更为坚定。
2004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F1赛事,更是赚足了世界的关注:每一站比赛有全球500多家媒体报道,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转播,全年总共565亿观众。9月26日正式比赛时更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亿人同时收看F1中国大奖赛。
截至2004年12月17日,上海仅市外办一家就接待来访外宾563批,共万余人次,其中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率领的代表团40批;2004年,在沪举办的国际会议和活动继续呈上升态势,达700多个。
全球性的媒体也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上海,上海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的宠儿”。2004年9月27日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以《上海:亚洲最酷的城市》为题进行了封面报道,生动地把上海描绘为“世界的宠儿”、东西方融合的城市、全球最有活力的城市;英国《经济学人》在对上海的专题报道中写道:“看着上海,中国的建筑从未散发出如此的自信。”《今日美国》报、英国《金融时报》、《卫报》、法新社、美联社等国际知名媒体和通讯社也都相继大篇幅、全方位报道上海的发展变化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这些令人激动的“眼球经济”效应,不但是上海的烫金名片,更是免费的全球超级广告。这一切都在向世界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正在崛起。
2004年上海经济保持平衡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GDP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一个让人惊叹的速度”,国际注册房地产经理人协会2004年主席JohnWong3月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聚集,其东方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也将越来越迷人,当然我也会把我所看到了告诉我的朋友,建议他们前来投资。”
市政基础拓展房地产空间
“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地变绿了,出行变得更方便了,房价为什么不上涨?”浦东房地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战军说,房地产市场随着经济发展步入上升通道,上海市民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经济发展、市政投入和城市地位的提升,带动上海市民的家庭财富大大增值,这两年上海市民静坐家中,每平方米房子每天就可以带来2-6元的收益,“这可以说是市民直接分享了上海经济发展的红利”。
2004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6683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7337元,增长10.2%,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上海市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也已突破14平方米。最大的变化在于浦东的开发建设,一片抛荒的乡村崛起现代化的金融中心,过江隧道、大桥和地铁的建成使上海的触角继续向东延伸,也使浦东的土地价值一日千里,“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彻底改变。
近几年上海市政建设的巨大投资成果在房地产行业中得到了更明确的反映:轨道交通的开通和延伸使沿线房产明显增值;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投资了86.5亿元,散发了80年恶臭的苏州河在2000年末恢复了清清碧水,二期工程再投40亿巨资进一步巩固水质的同时在两岸逐步建立起滨河绿化走廊,环境改善使河两岸棚户区、旧工厂变身为水景高档住宅区;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滨江南北东西的开发改造使周边房产附加价值大大提高,更形成浦东滨江高档住宅区……
市政的大手笔投入为上海市的土地、房产增值提供了更强劲的支撑。3月19日,国际注册住宅专家协会2006年轮值主席RandyEa-ga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优秀的基础设施将使上海的房地产行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增值潜力:“上海在道路、桥梁、隧道等各方面都建设得很好,这将成为其房地产扩容、向上的重要推动力。”
据悉,“十五”期间上海投资814亿元编织了高速公路网、中心城区立体交通网、天然气输配送网、现代化信息管理网4张“大网”;2004年上海完成内环线内“500米绿化服务半径”目标,使市民“出家门500米就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绿地”;2004年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55亿元;已经启动的世博会园区建设直接投资将达到30亿美元,由此带动城市建设等相关行业投资约达1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2005年,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将有质的飞跃;政府承诺再过15年市民可乘坐地铁玩转整个申城———这些美好的改变和流光的前景已经可以看到。
砸在水里的,埋在地下的,架在空中的巨大资本正在填补上海的数十年成长空白。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的房价相比较,上海房地产发展的强劲无疑有着强烈的“补涨”因素———上海享受着这种城市飞速发展带来的整体财富膨胀,也时刻警惕着其间浮现的风险,必要的调控政策将使市场凝聚起更坚定的信心,呵护市场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