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16岁迈入大学校门,23岁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之后转战证券市场,曾质疑H股公司格林柯尔和欧亚农业,使得两公司股价大跌。
在部分投资者的骂声中,其率领的研究团队2003年获得了\"亚洲最佳分析团队\",张化桥也被誉为\"中国第一分析师\"。
传奇经历
张化桥1963年出生于湖北荆门,自称\"湖北农民\"。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却有着一段并不平凡的经历。
辞掉\"铁饭碗\"
1979年,16岁的张化桥跨入了中南财大的校门。一位与他同级但不同班的同学回忆,读大学时,张化桥虽然年纪小,但脑子特别灵光,而且心中很有想法,不过,他现在能够如此有\"出息\",确实还是有点出人意料。
1986年,研究生毕业的张化桥被分配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计划司。不过,即使面对这样一份有较大发展前途的\"铁饭碗\",张化桥似乎也并不安心,反而主动将其砸碎。1989年,张化桥赴澳大利亚留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转战证券市场。
锋芒初现
1993年起,张化桥先后应聘进入东方汇理、里昂证券,沉浸于证券市场,成为一名个性张扬的分析师,1998年他又跳槽进入汇丰银行,一年后离开,进入瑞银证券,任高级研究员和中国研究部主管至今。
2002年初,张化桥发表质疑H股公司格林柯尔管理不透明、产品存在问题的文章。受此影响,格林柯尔股价出现大幅动荡,而张化桥本人也遭到了起诉;随后,他对欧亚农业的质疑也差点为其带来另一场诉讼。此两起事件让张化桥声名鹊起,不过盛名之下,张遭到了不少投资者的质疑,因为2001年之前,格林柯尔、欧亚农业曾是张化桥予以推荐的品种,但2001年年底,张却主动调低了这两家公司的评级。由此,投资者认为张的两起质疑是\"庄托\",张是\"股市黑嘴\"。不过,张本人对此却非常坦然,他指出:\"上市公司的发展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当然投资价值也在改变,如果要说我操纵股市,我没有这个能力!\"
A股扬威
如果说张化桥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国际杂志《机构投资者》评为\"最佳分析员\",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还有些陌生的话,那么,随着第一家获批QFII---瑞银进入A股市场后,张化桥价值投资的思路开始被A股市场的投资者所接受。
宝钢股份(600019)(相关,行情,个股论坛)、外运发展(600270)(相关,行情,个股论坛)、上港集箱(600018)(相关,行情,个股论坛)、中兴通讯(000063)(相关,行情,个股论坛)这4只瑞银最先买入的股票,无一例外地成为之后市场的大牛股,而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在2003年底掀起了一波跨年度的行情,瑞银此举不仅引导了市场的投资理念,同时也成为了市场最大的赢家之一。作为研究部主管的张化桥,可谓功不可没;他带领的团队在2003年也是力压群雄,被评为\"亚洲最佳研究团队\",张化桥也被誉为\"中国第一分析师\"。
个人专访
\"一名证券研究员,天职就是不断调研,不断寻找新的投资品种,虽然总会出错,但还是需要不断去努力!\"张化桥说。本月20日,张化桥开始了天府之行,本周三下午,张化桥在投资报告会上演讲结束后(本报本周三、周四证券版曾作连续报道),记者首次面对面采访了张化桥。
谈股市:曾经很受伤
记者:作为证券研究员,你已经有11年多的从业经历了,有何感受?
张: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我从来都不认为我是什么专家,我只是比一般人对股市看得更深一点。
记者:在股市中,你受过伤害吗?
张(笑):股市中哪会有神仙!只有在这个市场中受过伤害,才能懂得怎样去战胜这个市场。坦白说,我刚刚进入证券市场时也亏了不少钱,而亏损得或许比许多人更惨!不过,现在有规定,所以我自己都不做股票了,但已经开始懂得股票要怎么做了!
记者:证券研究员就是需要不断进行股票的推荐,你认为自己最成功的股票是哪一只?
张:这个市场太容易犯错了,我犯的错误也不少,我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应该是兖州煤业(600188)(相关,行情,个股论坛)(HK,1171),这只股票是2000年开始推荐的,当时价格是2港元,我一直推荐到现在,大约应该在11港元附近。
记者:哪只股票是你推荐最差的呢?
张:媒体世纪(HK,8160),2001年推荐时是2港元,现在只有0.2港元,而且说句实在话,我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现在都没有回过神!
记者:瑞银进入A股市场,做得比较成功的宝钢股份(SH,600019)是你推荐的吗?
张:都是我同事做的,目前我还没有提交过一只A股股票的报告。
谈瑞银:去年业绩相当好
自2003年7月9日第一家获批成立的QFII---瑞银下令买入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和中兴通讯以来,QFII的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逐步深入人心。目前瑞银对A股市场的投资不仅包括股票、国债,还包括可转债和封闭式基金,而去年瑞银介入的无论是股票还是国债或可转债,都表现出色,瑞银去年的收入究竟如何?QFII赚钱之道何在?记者在与张化桥的聊天中似乎也寻找到一些答案。
记者:瑞银的研究团队一共有多少人?
张:99人。
记者:这应该是瑞银全球研究机构的总人数吧!我想知道在亚洲地区的研究员有多少?
张:加上我一共有十几人。
记者:你们编写的报告是否一定会被采纳?
张:不能这样说,我们负责报告的编写,最终是否采纳,还要由基金经理自己决定,如果说是我们最终说了算,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记者:从你这次四川的考察来看,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我想知道,你能在两小时内把一家公司了解透吗?
张:2~3个小时要看透一家公司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来之前,我们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调研,回去之后,还得走访竞争者,上游、下游公司,供货商和客户,然后还会不断进行走访,这样研究透了之后,我们才会形成报告。
记者:这次四川的调研情况如何呢?
张:情况不错吧!不过,形成报告前,任何事情我都不会透露!
记者:能透露一下瑞银去年8亿美元的收益情况吗?
张:具体收益我不知道,因为我不负责投资,不过可以告诉你,他们应该做得非常优秀!(去年国内基金的平均年收益是全线亏损)(记者 曾子建)
( 责任编辑:张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