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专家认为,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和放松货币回笼量都是为下一步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出台做缓冲
3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发出消息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基础依然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从上周央行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后,央行又逐步减少资金回笼。由于去年上半年,央行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前,也一度放宽对资金的回笼,因此,投资者对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升温。
资金回笼陡降的新信号
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国外投行不断预测国内投资在一轮宏观调控后即将反弹,物价将再度上涨。中国1月至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4.5%,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达3.9%,价格指标、投资指标等相关的货币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
3月17日,央行将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存款年利率由现行的1.62%下调至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这一举措将导致市场上资金面趋于宽松。但3月份以来,央行又放松了资金回笼的动作。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量,一直呈快速下降趋势。如第一周净回笼资金量一度高达1250亿元,而第二周立即减至650亿元,上周则又降了近一半,为350亿元,本周仅实现了200亿元资金净回笼,比上周又少了100多亿元。在投资者眼里,这些反常的举动有可能是央行下一步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信号。
据国信证券分析师朱琰分析,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紧缩性货币政策,它将直接减小银行的贷款乘数,从而减少经济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这次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是一个提前的缓冲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缓解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给银行带来的资金面上的压力。朱琰预计,这项政策的出台可能预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幅度在1个百分点左右。
在24日的会议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央行下一阶段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控金融体系流动性,引导金融企业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比重,逐步实现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合理化。
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稳步推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003年8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两次上调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两次上调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主任、证券金融所执行副所长赵锡军分析,目前,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从今年1至2月的金融机构信贷的投放情况看,其增长的速度仍然处在央行制定的全年控制目标之下。这就要看第二个季度的CPI、原材料价格指数、贷款增速以及投资增速的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在临界点上下浮动,央行可能就会有动作。
但他认为,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无疑是给自己增加成本,这与现在执行的让商业银行自己灵活运用贷款的政策不符。央行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去消化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相比之下,加息可以把压力转到商业银行,让商业银行化解加息压力,而不增加央行自身的成本。
事实上,央行已经悄悄地寻找着存款准备金率的替代品。从去年12月底,央行首度发行了三年期央行票据,由于锁定资金期限长,被业内近似看成存款准备金率的替代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三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已累计达到2100亿元,已相当于上调了0.9%的存款金率。
( 责任编辑: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