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大学毕业后,潘刚成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也就是伊利前身)的一名工人。之后,质检员、车间主任、分公司董事长、经理、总裁,从基层到中层,从中层到高层,从液态奶到矿泉水、冰淇淋……潘刚都干过,他自言“我是最熟悉伊利的人”———
凌晨1点左右的呼和浩特,这是没有夜生活习惯的北方城市。坐在记者面前的潘刚如窗外般平和宁静。
两道浓眉,带一副普通的近视眼镜,潘看上去很像一个大学理科老师。
一直在路上
自2004年末的高管风波中执掌伊利以来,已经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了。在当时的风雨飘摇中,潘刚率领的团队和企业,果断根除前任所遗留的国债负面影响,旋即联手内蒙第三大乳业“牛妈妈”扩大产能,并频频与股东对话,带领伊利走出了旋涡。
不过,潘刚却坚持“不想说些什么”,也许是这个话题太敏感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这种谨慎是可以理解的。在结果还不很明朗,关系万千重中,一路靠自己实干走上伊利权力巅峰的潘刚没有不谨慎的理由。
“最初,我只是一个质检员,工人身份。”潘刚说。十几年前,潘刚只身来到内蒙古农业大学,身后留下的是他梦中雄阔的锡林郭勒草原。大学毕业后,潘刚成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也就是伊利前身)的一名工人。之后,质检员、车间主任、分公司董事长、经理、总裁,从基层到中层,从中层到高层,从液态奶到矿泉水、冰淇淋……潘刚都干过,他自言“我是最熟悉伊利的人”。
十几年间,年纪轻轻的潘刚大器“早”成。
表面看来,这条成长路非常顺利。但潘刚却说:“我经受的考验很多。”在他的成长之中,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坎坷”。
潘刚给记者谈到了1997年率领几个同事为伊利做矿泉水的事,千辛万苦自己寻找联合力量,1998年好容易走上正轨,结果是年的松花江洪水却冲了很多经销商库存的产品,销售费就更别说了,“人家纷纷要求退货,没办法,给人退吧。”那恐怕是潘刚一段非常难受的日子,资金极度紧张,“我们几个管理人员每月只能拿到210元钱。”“咬着牙撑啊!”
尽管潘刚没有明言,记者从中听得出来,其实从前任那里潘刚得到的支持其实是很有保留的。这样的困难在坊间有很多流传,伊利上层当初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外界形成了无数版本的传言。
液态奶是伊利作为行业老大说话最大的底气,业内人士都清楚,伊利液态奶发展的第一功臣就应该是时任该事业部经理的潘刚。但从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液态奶事业部的发展却一再被人为因素放缓甚至滞后,除开郑俊怀东窗事发后我们看到的个人私利驱使原因,恐怕还是潘刚本人的战绩引起伊利集团领导的“警惕”,伊利当时宁可投入巨资购买国债,也不把注意力集中于高速发展的液态奶。潘刚只得另谋出路,寻求外部合作,选择实力和质量都很优秀的中小企业去代加工。
曾经的潘刚,没有投资的权力,只有合作的权力。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可以决定投资方向,并且已经出手,正在继续。
“我和伊利都一直在路上,现在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无法回避的“老郑”
“您怎样评价自己?”
潘刚听后马上笑了,没有说话,沉吟一会儿,深吸一口气后突然说,“还是让别人去评价吧!”也许,他觉得自己评价自己不合适,这是上世纪70年代人的普遍想法;或者他还觉得年轻,还远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不过,在伊利内部多数人对这位总裁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伊利的发展,潘刚功不可没”,“从前的很多事情其实也都是潘刚做的”。“竞争对手也不希望他当家伊利”。据说,“有的还搞了一些小动作。”
从采访开始,潘刚都不愿谈及一个话题:他的前任郑俊怀。
这确实是个敏感话题,不过也是一个怎么也无法回避的话题,毕竟他和他前任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而且郑俊怀是伊利的创业元勋,在伊利甚至在呼和浩特、内蒙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潘刚又是在那样的非常时机掌控伊利的。
“这是一件好事,”潘刚说,“伊利下边非常好,问题出在上边。”潘刚是发展液态奶的功臣,郑俊怀因此也对液态奶的发展心存芥蒂。时至今日,伊利的液态奶仍是“供不应求”。
这在买方市场时代,听上去似乎是一个褒义词,可实际上是伊利液态奶产能不够。
这是目前潘刚正积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金川,一个年处理1500万吨的液态奶正在建设,另一个投资2.5亿的液态奶和投资1.7亿奶粉基地也正在建设。
“我们长远目标和2010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的中期目标决不动摇”,“伊利2005年的目标是继续做行业的领头羊,同时继续加大与对手的差距”。在确立国内乳业龙头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让伊利即使在国际舞台上也实现“一骑绝尘”。不过,这种差距也许不只是数量和金额的,他进一步解释说,还有可能是管理等很多方面的。
“我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扩张计划,具体包括同业并购,选择行业第二阵营中的佼佼者进行整合”,并购的目标将是全国范围内。伊利还将发挥融资杠杆的组合运作,既借助上市公司这一平台,同时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以充足的现金流来保障集团顺利实现资本运作目标。
“目前,我们非常重视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治理结构”,为了根治“郑俊怀后遗症”,潘刚最近又重新和著名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建立了合作关系。
“你觉得从你的前任身上吸取最大的教训是什么?”最后,记者突然发问。
“淡薄利益和守信。”潘刚快速回答说,这是当晚关于“老郑”的唯一一次直接回应,没有了笑容,一脸的严肃。
(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