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面对国际能源价格屡次上涨,我们为什么总是付出高昂的“学费”?中国应从国际矿业巨头那里学习什么?
2月22日,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无疑是一个“黑色星期二”。这一天,日本最大钢铁商新日铁与全球最大铁矿石商巴西淡水河谷达成协议,双方将2005年年度铁矿石合同价格涨幅最终确定在71.5%,这是日本钢厂继2004年进口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18.6%后,亚洲铁矿石价格史上最大的涨幅。
面对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国际钢铁大亨们表现迥异:韩国浦项集团紧随其后,与CVRD集团签订相同涨幅的协议;中国钢铁企业非常震惊,并由宝钢紧急出面与三大铁矿巨头展开价格谈判,但最终在2月28日接受71.5%的涨幅;国际第二大钢铁巨头阿塞洛集团刚开始很强硬地抵制这一涨幅,但仅强撑了10天,也“投降”了。
据了解,去年因国际油价大涨,中国多付出了70亿美元的“学费”。这次铁矿石价格大涨,中国钢铁业在今年进口每吨铁矿石将要多付出约40美元。据预测,中国今年将进口铁矿石2.4亿吨,仅此一项将多花费上百亿美元。
我们为什么会付高昂的“学费”,应从国际矿业巨头那里学习什么?
首先,企业无序竞争和缺乏统筹是我们付高“学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宝钢步新日铁后尘向国际铁矿巨头“屈服”后,一些业内人士和媒体认为中国中了日本人的价格“陷阱”。但理智地分析,日韩出此招应是一种市场策略,意在应对中国钢铁业快速发展对他们钢铁企业产生的冲击。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许中波教授也指出,宝钢、武钢与其它钢厂的进口价相差甚远,“这是中国的大企业和贸易商自己把价格哄抬上去的。”
目前,中国有523家的钢铁企业和贸易商来进口铁矿石,造成了进口力量的分散、抬价和恶性竞争。去年由于进口商缺乏统筹规划,导致有3700万吨囤积在港口,而这种“虚高”量导致矿业巨头们判断2005年我国还将大量进口,因而强硬地坚持上涨。不仅在铁矿石进口上,我国在某些商品出口上也存在无序竞争。
第二,通过铁矿石涨价事件,我们应学习国际矿业巨头团结一致的精神,充分利用中国巨大采购优势提高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200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首次超越日本成为铁矿进口第一大国,去年进口量已达2.08亿吨,超过日本7000万吨,但仍未能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这给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各行业在采购时应联合一致通过协会或行业龙头企业统一行动,以量的优势增加谈判法码,获得有利价格,政府也应对大宗商品进口进行必要监督。
第三,我们还应学习国际矿业巨头善用优质资源,充分利用我国的某些原材料和资源优势,获取高利润。例如,焦炭是中国一张可大做文章的“战略牌”,其产量占世界的40%,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70%。去年初,中国政府宣布将焦炭出口配额由上一年的1200万吨减至900万吨后,国际焦炭价格曾一度飞涨至每吨450美元,引发了为期两月的中欧焦炭战,之后,我国政府于5月底宣布增加焦炭出口配额后,国际市场开始持币观望,焦炭价格应声下跌。焦炭事件说明,只要掌控好现有的资源优势,我们也可以在谈判桌上稳操胜券。
江西一位钨矿老总说,“我一直有一个希望,就是在钨矿行业里中国能像‘欧佩克’一样,想提价了就减产,想降价了就增产,全世界都得听我们的。”相信有此想法并非他一人。
商务部外贸司也正在考虑和其他部门一同完善中国的大宗商品采购机制,推动中国的“集中采购方式”:由几家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建立一个联盟,由这个联盟负责海外集体采购原料。但愿这一设想早日变为现实,但愿我国企业少交这样的学费。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