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水利部官方网站消息,今年,水利部将着手编制规划并适时启动一批国家级重点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试点工程。各省也要结合当地实际,规划建设本区域的重点水源水土保持工程,积极加强与农业、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开展试点,探索经验,完善法规,制定政策,加强监测,使面源污染的防治逐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今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明确提出保障饮水安全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强调各级水土保持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加强控制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为确保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鄂竟平副部长指出,中国绝大多数水源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水土流失作为载体在输送大量泥沙的同时,也输送了大量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而水土保持最基本的技术路线就是改变水土流失区的地形条件,就地拦蓄水土,增加降雨入渗,涵养水源,同时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对水质起到保护和过滤的作用。因此,保护水源、防治面源污染,水土保持部门责无旁贷。
各级水保部门在控制面源污染,维护饮水安全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北京市开展生态型清洁小流域建设,在远山、中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实行全面封禁,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自然保水;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坡脚等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建设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控制面源污染;在河道两侧和湖库周边,通过清淤、疏浚、生物护岸,封河育草、湿地保护等措施,建设林草生物缓冲带,净化水质,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系统。这种小流域综合治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小流域治理,在措施方面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比如施用农药、化肥的管理措施,污水、垃圾的处理措施等。通过"三道防线"建设,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保护了首都的饮用水源。中国南方地区探索出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既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和牲畜粪便排放,减轻了面源污染,又发展了生产,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一举多得。
这些年来,许多省市针对水土流失、水库淤积、面源污染,导致饮用水水质下降的问题,安排专项资金对水源区进行了治理。山西省从1985年开始,就对为太原市供水的汾河水库上游地区进行水土保持治理,现已累计投入4亿多元。目前正在实施的首都水资源规划、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都从中拿出相当大的一笔投入用于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首都水资源规划中,中央总投资70亿,水土保持投资就占了27亿。福建省去年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水库库区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纲要》。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