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为了记录中国经济发展变革,就当前热门经济话题提供讨论平台,人民网和《中国经济周刊》联合主办“中国经济论坛”。我们将每周推出一篇经济界专家学者重量级访谈文章;每月在人民网组织一期论坛访谈节目,邀请经济界权威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家就当前热门经济话题与网友积极、客观地与展开讨论。
随着3月7日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首次参与国内A股市场交易,中国9大主力保险资金入市已尘埃落定。面对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悬而未决的现实,保险资金入市将面临怎样的风险?
背景:保险资金披挂上阵
保险资金入市又现高潮。截至3月9日,9家获准入市的保险机构除中国人保外,其他8家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再保险集团、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保险、华泰财险都已经下单A股市场。
据了解,这家保险公司的资产总和约占全国保险业总资产的95%。新增资金规模对中国股市无疑是一大利好,在重树股民信心的同时,对舒解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困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中资保险公司近年来面临的困境是显而易见:银行连续8次降息,使全国保险业总的利差损高达500亿元人民币、准备金不足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头疼事。而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受到控制使保险公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被允许的投资渠道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如银行间同业市场的债券业务、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大额协议存款、证券投资基金。
于是各家保险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资金运用上动脑筋,尽管国家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正一天比一天宽松,但来自各保险公司的抱怨声仍不绝于耳。而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被准入市被各保险公司及业内专家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多赢的作用。入市一则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投资品种,二则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长期、有效的支撑。
其实,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来看,保险资金是推动股市长期走牛的主力军。以美国为例,在1990年代以前,美国保险资金投资股市不到保费的10%,到1997年,这一比例增加到23.2%,从而使美国股市维持了10年的大牛市。
但中国和美国不同,相对美国,中国证券市场还很不成熟,股市的很多制度性建设问题还没有跟上。为此,“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证券市场的建设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过程,需要在诸多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包括允许信用交易,允许融资融券,买空卖空,将单边市改为双边市,使投资者即便在股市下跌时,也能够有赚钱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股市保持较高的交易量,股市也才有活力。
中国保险资金终于可以入市了,面对缺乏做空机制、弥漫着投机空气的中国股市,安全第一的保险资金入市真是一个好的时机吗?保险资金入市后集中资金购买绩优、蓝筹股,面对可投资股票数量稀少的现实,这些增量资金入市后是否能规避现有证券投资基金普遍被“套”的风险?
对话:保险资金入市会否被“套”
主持人:
王红茹
嘉宾:
郝演苏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
张卫星
颐合财经首席经济分析师
吴祖尧
中国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
入市时机:风险还是机会?
主持人:在目前股市基础建设不牢股权分置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保险资金入市的时机是否成熟?有无风险?
郝演苏:保险资金积极要求进入股市,只是谋求获得进入股市的资格,至于何时入市,各家保险公司有自己的判断。股市永远有风险,只要理性判断入市时机,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允许保险资金入市,保险公司就会“奋不顾身”地进入,全然不进行投资风险分析和入市时机的判断。
张卫星:在中国股市“股权分置”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的前提下,保险资金入市显然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这个系统性风险已经显现出来了,这主要体现在过去多年下跌损失的流通市值。这种系统性风险本身还存在蔓延和放大的效应。由于各方存在着“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预期,所以可小规模介入市场,抱着学习经验、掌握市场规律的态度入场,而大规模介入显然不是时机。
吴祖尧:从战略角度看,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体现了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股市投资收益是国外保险公司非常重要的收益来源,国内保险公司在面临国际保险公司竞争压力之下,尽快提升投资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参与国内股市投资,有利于培养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
当前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正好给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提供了逢低买入的机会,保险资金规模比较大,所作的也是长期投资,刻意去寻找一个最佳入市时机意义不大,从国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来看,选择入市时机的策略已被放弃。
目前国内股市并不缺乏投资机会,A股市场一些行业板块股票的估值水平低于国际标准,保险资金也可选择低风险的可转换债券进行投资,此外还可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尤其在今年中石油、中行、建行等公司正在积极筹划上市的背景下,一级市场的机会十分诱人。目前国外一流的投资管理机构基本都以QFII的形式进入A股市场,反映它们对国内股市投资机会的看好。
绩优蓝筹理念:有无流通性风险?
主持人:保险资金入市集中资金购买绩优、蓝筹股,大家都是同一个投资理念,会不会因交叉持股存在流通性问题?
郝演苏:不可能出现影响共同投资股票的流通性问题。有关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规定明确要求,保险公司持有单一股票的数量不得超过其流通量的5%。因此,一家保险公司不可能持有一家上市公司5%以上的流通股票。至于各保险公司投资理念相同,可能出现共同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但是,由于各家保险公司持有股票的数量和投资策略都是商业秘密,各家保险公司之间在技术上不可能相互进行信息共享,因此不可能出现影响共同投资股票的流通性问题。同时,可以进入股市的550亿左右的保险资金分布在80多家保险公司手中,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有足够的资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5%以下的流通股票,即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投资品种相同,受制于资金数量和规模,也不可能影响某一种股票的市场流通,况且保险公司选择的通常是那些盘子较大的绩优股。
张卫星:肯定存在股票的流通性问题。但购买股票主要是追求业绩回报,所以集中资金购买好公司的股票无可厚非。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果“股权分置”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假设股市系统性风险恶性爆发,即使投资好公司也存在巨大风险。
吴祖尧:由于目前信息披露的制约,还很难全面了解保险资金购买股票的情况。交叉持股现象在成熟市场也是存在的,目前国内保险资金与社保资金及证券投资基金在投资理念上具有趋同性,也难免会产生交叉持股现象。对于流通盘比较小的股票,如果机构交叉持股较多,则容易带来流动性问题。保险资金由于投资期限较长,且目前支付压力不明显,对流动性的要求比证券投资基金低。但流动性风险也需要防范,导致当前机构交叉持股较多的原因除了理念趋同性原因外,还与优质股票的有效供给不足有关。
集中持股:能否增值保值
主持人:在投资理念上,保险资金选择绩优、蓝筹集中持股的做法,是否就能保证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郝演苏:保险公司的投资理念就是努力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和增值。但是,资本市场是有风险的,任何意外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不能以因噎废食的态度看待资本市场的风险。
张卫星:在股权分置的股票市场上,谈论投资理念本身就是一件自欺欺人的事情。如果保险资金所购买的上市公司股票认为是有投资价值的,则显然不会担心非流通股直接上市的风险问题。那么等保险资金购入股票后,宣布非流通股可以全流通了,原有的流通股股价会怎样?显然股价是要大跌的,此时保险资金能叫屈吗?
吴祖尧:从保险资金的性质看,购买绩优股和蓝筹股是合理的,保险资金追求的是长期投资收益,购买质地优良的公司有利于控制投资风险,获得稳定收益。在投资策略上,机构投资者一般采取组合分散投资的策略,但投资分散程度则取决于机构的研究能力、投资风格,有的机构持股数量较多,有的则相对集中一些,集中持股与分散持股并无优劣之分。
主持人:保险资金入市后,对基金有没有大冲击?
郝演苏:由于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数量仅占其资产总量的5%,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的渠道选择上,仍然将基金作为主要的目标。所以,保险资金进入股市,不会对于基金产生太大的冲击。
张卫星:有一定冲击,主要原因是,基金的一个主要大客户,自己也可以“开店”了,徒弟分家单干,自然影响老本家的生意。
吴祖尧:按管理层政策,保险机构直接入市的资金与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属于不同的额度管理,直接入市资金无须通过赎回证券投资基金来获得。但在入市之初,其直接入市资金与购买基金的资金有个内部平衡的问题,购买基金的资金可能会有所减少,但由于当前股市处在低位,赎回基金对保险机构并不合算,因此对基金整体冲击不会很大,但不排除会给少数基金带来结构性影响。
做空机制:能否应运而生?
主持人:保险资金,包括以后的银行资金等新的资金进场,对金融政策和监管会带来哪些潜在影响?是否能改变中国股市的格局?
郝演苏: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要求,监管部门必需认真做好风险警示方面的制度建设工作。从目前来看,由于进入股市的保险资金总量有限,加上这些保险资金分布在不同的保险公司,各保险公司的投资时机的选择和判断上存在差异,短期内很难改变中国股市的格局。
张卫星:不要试图用表面的技术改良手段,取代内部的制度结构变革问题,无数次的事实证明这是徒劳无功的。所以市场表面的资金面情况改变,不可能改变市场内部的结构问题。但不知为什么在中国总有许多人尝试这种举措。
吴祖尧:保险资金,包括以后的银行资金等新的资金进场,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货币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平衡金融市场风险,提高金融业运行效率。这同时也对中国金融业监管政策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保险、证券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增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更加均衡。
对股市来说,保险资金具有中长期性质,有利于优化证券市场资金的生态结构,对稳定市场将发挥重要作用。在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之前,保险公司可通过申购和赎回基金,对股市运行格局产生影响。保险监管政策和保险市场的变化,保险公司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对投资时机的选择及投资偏好等均将成为影响股市走势的重要变量。更为重要的是,保险机构今后可为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作贡献,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从发行制度改革到做市商制度,从制度创新到产品创新,保险机构都可发挥积极作用。
主持人:一方面是保险资金入市,另一方面,周小川也于近日表态银行系基金可直接入市买股票。如此一来,今年股市新增资金规模将超出人们起初的预期,有望突破千亿元。在此背景下,管理层会不会推出做空机制作为股市的避险工具?
郝演苏:由于保险资金入市仍然处在试水阶段,加上允许入市的资金总量有限,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过做空机制作为保险资金的避险工具的情况。
张卫星:如果推出做空机制,是整个市场的做空机制。市场行为的结果,避险工具成了风险自杀工具的案例非常多,谁保证保险资金一定能避险?
吴祖尧:保险资金作为股市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资金规模大,风险控制要求较高,对避险工具需求也更为迫切。国内股市目前只有做多才能赚钱,缺乏做空机制来对冲风险,降低了对资金的吸引力。做空机制的内涵包括融资融券、期权期货及权证等工具,需要在交易机制、证券存管制度、指数产品设计、风险监控机制等方面作大量配套准备工作,这还需要一些时间。
( 责任编辑:骆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