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文/特约记者 江 尚
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近日突起的收购传言中,相去千里的沈阳机床与武汉重型机床集团(简称武重)竟然有了暗递秋波之嫌。
据《沈阳今报》3月3日报道,东北振兴办负责人在3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沈阳机床今年意欲并购武汉重型机床厂。该消息称,沈阳机床厂已并购了德国著名的工业企业希斯公司,目前正在和武重商谈跨地区重组问题。而这边厢,由武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操刀改制的武重,却另有心事。有关人士表示,作为“中部崛起”和振兴武汉制造的重要战略支点,武重的眼光更为高远,预备进行国际性的“高位嫁接”,将武重打造为世界制造业的知名品牌。
是一厢情愿,抑或有意炒作,闻者难解其弦外之音。而可以预见的却是,在重型机床领域厚积薄发的武重将愈来愈成为业内瞩目的新焦点。
今武重 好戏连台看
关于武重的消息,过去并不多见于报端,银光灯下也少有武重高层的影子。一直低调的武重人总是更崇尚踏踏实实勤恳苦干。而细心人不难发现,2004年后的武重似乎矛头一转,曝光率频涨。
2004年底,在越南LILIMA公司组织的数控机床国际竞标中,武重击败了德国、罗马尼亚等竞争对手,拿下一台加工直径达8米的数控双柱重型立车订单,创我国大规格数控机床出口之最。
2005年1月,武重一台价值50万美元的数控机床——CKJ5255/I数控5.5M重型立车出口泰国。据用户SCI公司称,此产品将用于该国超大型阀门的阀体加工,也是泰国迄今为止进口最大的机械加工设备。
让武重人兴奋的大事件似乎层出不穷……
“东南亚历来都是我们重要的出口地区,这种订单司空见惯,只是以前不事张扬。”武重集团负责相关事务的办公室副主任余中华表示,“即使在1980年代最辉煌的时期,武重也没有大唱高调。不过,竞争与市场的压力给我们提了个醒儿,现在既要多做实事,也要宣传自己,使武重品牌更加响亮”。
毋庸置疑,武重的品牌和技术在圈内是公认的,日前颇受业界追捧的CKX53160十六米超重型数控单柱立式车铣床便是最好的证明。凭借这一项目,武重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荣赝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2004年科技进步一等奖,深受好评。
“这次获奖的16米立车,国际上只有捷克、德国、俄罗斯的三家公司可以做,武重自主研制并成功生产5台,并且功能不断完善。其中哈尔滨电机厂先后定制3台,1999年在国际竞标中又取得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公司的1台订单,而2002年一重再订1台。”武重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兼总工程师桂林介绍。据说,这台16米立车售价2000万人民币左右,仅为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一半甚至更少。“正因为国内拥有可以抗衡的技术,国外品牌不得不降价,否则卖到1亿/台都是有可能的。”
桂林认为,进行这些技术创新的意义非常重大,一是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机床设计生产水平,其次是实现了关键技术的新突破,替代进口,实现民族品牌对国外品牌的制衡。的确,作为制造工业的工作母机,机床业若被垄断,后果将不堪想象。不惮设想,如果没有武重,新中国的多少工业事件需要改写?国外同类重型机床的价格将比现在翻几番;三峡的发电机组在国内难以找到加工设备,大笔资金将流到垄断技术和设备的发达国家……
如同当年乐凯胶卷与柯达富士的抗衡,不仅宥于产品意义上,更是一种存在的制御,对竞争格局的打破重立。同样,在每年进口数十亿美元、进口额占到机床市场份额六成的残酷形势下,以装备中国为己任的武重深味肩上的使命:振兴民族工业任重道远。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和武汉长江大桥年岁相仿的武重于1958年组建,是我国“一五”计划中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在机床业曾有着“亚洲明珠”的美誉。辉煌的过往总是让老员工们念念不忘,他们在偌大的武重宿舍区里晒着太阳,还在为武重当年是否位列机床业“十八罗汉厂”争论得不可开交。
武重所在的武昌区中北路,又名工业街、名牌街、八里洋街。从前,和大多数大型老国企一样,职工过万的武重就是一个小社会,从衣食住行到学校医院幼儿园样样不缺。然而经年累月的超负荷运转终于不再畅快,武重在1990年代中期伴随着行业的不景气同样濒临危机。富贵如浮云,武重在遭遇生死劫之后,重新回到了埋首创业的年代。
现任武重集团董事长陈国新就是在那时走马上任,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忆起颇不容易的20年,陈国新感慨万千。“1993年前后,武重从前两年的高峰滑落到了谷底,一蹶不振,技术工人流失严重,这种大起大落让我们开始反思”,他认为,除了机床市场的普遍低迷,老国企的活力式微等带来的种种难题也不容回避。
武重一直在探寻出路。
据了解,2000年11月14日,武重债转股协议在京签订,债转股额度为3.82亿元,企业的负债率大为降低,负债结构趋于合理。2001年,经武汉市国资委批准,武汉重型机床厂由原来的工厂制改为公司制,成立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重集团)。根据债转股协议,由武重集团(占股份51.45%)、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三家共同组建债转股新公司——武汉武重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重机床),主要业务为机床制造和加工业。而改制自然水到渠成,去年,武重同其他4家武字头的老国企一同接到了改制的发文。该年年底便完成第一轮改制,工人身份转变,实现了负担剥离、国企民营的武重“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企业发展规划中”。
为了直接面向市场,进行专业化生产,武重机床根据产品结构,组建了武汉武重铸锻有限公司,武重机械加工公司,武汉威泰数控立车有限公司,武重数控镗床公司,武重数控铣床公司等专业化分(子)公司,以及与意大利合资创立了武汉善福重型机床有限公司。武重有关人士对当前的运营模式非常认可,他表示,“相比于同类厂家,武重的产品种类齐全,同样也存在弊端。过去我们用一个拳头打五个拳头,因为几家竞争对手分散在立车、镗床、铣床各类产品上(立车方面是齐一,镗床方面有齐二和昆机,而铣床的对手是济二和北一等等)。而在成立分公司之后,武重就可以化整为零逐个击破,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
技术改造 一波三折
几年前,武重曾经在一份技改项目申请书中这样措辞,技改完成之后,预计2005年销售收入将达3.7亿。现在看来,武重的发展速度显然大大超出了预想。“前年我们的销售收入为2.12亿,去年接近3.5亿,2005年目标为4亿,2008年将达到8—10亿。”桂林对今年的发展态势十分乐观,“当前武重订单已经累积6个亿,市场形势很可观,而且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也很高”。不过令他忧虑的却是生产能力不足。他认为,为了解决这一令人头疼的瓶颈问题,技改迫在眉睫。
谈起技改问题,不夸张的说,一直是困扰武重再发展的“拦路虎”。据介绍,十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5次批给武重技改项目,但次次都因无配套资金而落空,未能进行过一次技改。对此,陈国新忧心如焚,“不搞技改,武重就没有前途,按照现在的设备最大限度挖潜,年销售收入最多也只有4亿元。”
而事情终于出现转机。去年上半年,为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委对全国10—15个重点机床企业给予扶持。于是,陈总特地跑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申请将武重列进去。同年,武重启动1.18亿元国债技改项目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也有了着落。
2005年伊始,武重终于拉开了一波三折的技改大幕。桂林说,“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据他估计,在技改完成后,武重将实现机床技术升级,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8亿元。
“当前技改资金已到位,技改招标也已经开始。我们将采购和自行研制高精度设备,促进重型机床升级,全面改善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而第二期5—10亿的技改项目正在规划中,将对与主业关系不大的铸造、机加工厂进行土地置换,组建一个现代化的科研中心,并拟建两大基地,即中国数控重型机床研发制造基地与华中地区大型设备、零部件国际化加工协作基地。届时,武重将达到10—15亿的生产能力。”总工桂林似乎已经看到了新基地上轰鸣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脸上浮现出浅浅的笑。
为“装备中国”而生的武重,必将挥舞孔武有力的双翼,翱翔在中国的腹地。
主副业并兴 交相利
对机床企业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武重也不例外。
2004年8月,武重与德国海瑞克公司签订协议,准备合作制造隧道掘进设备——盾构机。并有意争取参与武汉地铁、过江隧道等工程的建设。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海瑞克公司的盾构机产品占中国市场的90%左右;这一合作将极大提升武重的重型装备制造水平,拓展武重的产品结构。
而对于业界,这不能不算是一个信号,武重早前便开始探讨的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生产结合又结出了新果子,略有喧宾夺主之嫌。不过,武重方面表示,“经营这些副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振兴我们的机床主业。”近年来,武重利用自身优势进军第三产业,通过基建、土地租赁,开辟招商区引进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百安居以及国美电器、大型汽车卖场等。“这样做既利于分担风险,又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千余万的收入也为主业科研和技改贡献匪浅。”
而行内人不难猜测,一切举措皆因重型机床业的发展规律和性质使然。
虽然据相关资料显示,武重在重型和超重型机床业多年来屡有斩获,数控立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 ,镗床和铣床的市场竞争力也位居前列。但重型机床领域有这样一句行话,叫做“卖一台死一台”,就是说产品销售结束,意味着客户又少了一个,毕竟这类产品需求量不大,而且使用寿命非常长。“我们的很多产品无法进行批量生产,通常客户对每台的功能要求都不同,而通常完成一台机床需要一年时间,我们压力很大。比如这台16米立车,生产5台估计市场已经饱和。”所以除了当仁不让地争取订单,重型机床厂们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可否认,每年产销100余台、收入几个亿的账面,与沈阳机床、大连机床这些年入20亿甚至30亿的阔佬们着实相形见绌。当然,术业有专攻,拿重型机床与轻型机床比较并不合理,有心人却因此找到些启发。余中华向记者转述了武重领导班子的想法,“其实,武重的优势还是在这个‘重’字上,不会轻易向轻型机床转移,毕竟轻型机床市场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灵活性更高些,我们转产无异于大马拉小车。但是武重也在尝试生产规格稍小的重型机床产品,以进行批量生产,我们称之为‘吃饭产品’。”
其实,武重倾心老本行也在情理之中。根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最新市场分析,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2005年市场销售额将达到70亿美元。那么重型机床能分到几杯羹呢?据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学桐分析,2005年仍面临缺电、缺煤、缺油的局面,我国在能源上的投资力度仍然很大,与其相关的行业比如重型机床和专用的大型机床的需求将保持旺销的趋势。
总之,沉浮多年的老江湖已历练出一双火眼金睛,该出手时武重决不错失。
已经到了4月,机床业众位老将新手将齐聚北京国际机床展,不管是浓墨重彩卷起收购风云的东北机床二人组,还是苦练内功以静制动的武重一派,以及东南西北中各大轻型、重型机床厂将悉数粉墨登场。
齐刷刷地聚向那方的眼睛想必依然在观望,已放出收购风声的沈机届时会否出牌,而积聚数年功力渐露王者之相的武重是否会反其道而行之,实施反并购呢?当然,那就是另一个值得期待的故事了。[来源于:中国机电工业]
(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