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文/小 茁
这个名字初看来似乎有些唐突,但是作为一本描画美国现代商业史的著作,选择哈佛1949届的毕业生作为主角无疑是异常明智的。事实可以完美解释一切:他们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最终当上了CEO,通过彼此的通力合作,令美国商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中有:把强生变成家喻户晓的品牌的吉姆·博克,带头进行个人电脑革命的施乐公司的彼得·麦克科洛,把“价值投资”带到华尔街创建空前成功的共同基金的比尔·卢恩,将布卢明黛尔百货变成时尚代言人的马文·特劳伯等等。
这些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泞战地中归来,脱掉军装一举跳入更加深沉诡秘的商业海洋中,中间唯一的过渡带就是进入哈佛商学院学习的短短几年时间。但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在全球商业正在从经验和直觉的模式向准专业化演进的时代,他们的工商管理硕士文凭成了进入快行道的门票,他们拥有大把的机遇。从表面来看有足够多的因素促成他们不一般的业绩,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上面罗列的种种幸运和巧合造就了这些商业领袖,那么此书的写作只是赘述黄金年代的励志读物,随后渐渐被揭示的价值理念也将无处落脚。
《福布斯》杂志的名誉主编詹姆斯·迈克尔斯,对此有着独到的认识,他说道:“你可以把这本书看做是这个丑闻横行时代的道德故事。”詹姆斯有这样痛心的评价与美国今年来屡见不鲜的公司丑闻紧密相关。本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到,到了晚年,49届毕业生为现在美国企业经理们的腐败——比如安然、世通、美林的丑闻感到震惊。“价值观已经没有了,”吉姆·博克说,“贪婪是美国商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强生公司,博克以身作则,制定了严格的工作道德准则,“我认为道德准则是公司的财产,而不是约束。”汤姆·墨菲,那个时代最受尊崇的企业家之一,发现现在CEO们强盗般的猖獗行为很难理解。在49届毕业生看来,美国商界的种种不良行为不仅令人难过,而且是毫无必要的。罗杰·桑那班认为,“社会责任和利益的扩张在本质上是不冲突的,相反,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这本书的作者大卫·卡拉汉也正是通过商业史的深度描述彰显出商界中的成功和完备的个人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努力工作、奉献、忠诚、耐心、谦逊,这是49届毕业生认同的价值。他们曾在欧洲战场或太平洋战场战斗过,他们从这次战争中学到了生活和商业中很重要的东西。他们从一开始就相信,成功来自纪律和奉献,来自于对伙伴和下属的信任,来自于有创造性的冒险。在他们整个事业中,他们从没想过像这样常识性的价值观会被认为落伍。但就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所保有的价值观曾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本书的作者详尽地记述了美国商业文化中的价值标准在20世纪后半叶所经历的巨大变革,向人们展示了在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价值观如何塑造了战后商界精英。以及这价值观如何在那些由贪欲和权利欲驱使的新的商界精英手中开始消失。因此,国内有一些专家评论,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美国社会对于商业伦理的一次深刻反思,而且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也成为此书出版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主体虽然说非常严肃深沉,但叙述手法却十分故事化,以时间为线,生动再现了大部分哈佛商学院49届的毕业生的事业、生活和友谊。从哈佛教授的精彩授课,到出入职场的种种困惑,再到在美国各种商业门类初露锋芒。一个个坚定的决策,一笔笔成功的投资、一次次颠峰的跨越。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你可以发现这群商业领袖不为人知的可爱之处,引人致胜,耐人寻味。当然,谈到这个故事最佳的注脚点,用49届的毕业生商界奇才卢恩的话来说最为确切“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不光是好的行为,也是好的商业!”《哈佛商学院 1949届》正是这样一本探究好的商业的有趣的著作![来源于:中国机电工业]
(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