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拥有浓厚宏观学术研究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执政背景的郭树清,今后主管的将是走在微观金融改革前列的建设银行。能否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对郭树清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明军/北京报道
郭树清:重擎建行上市大旗
对于刚刚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郭树清来说,个中滋味如何,只有三缄其口的他自己最清楚。
3月16日,建行宣布其原董事长张恩照离职。该日建行召开的董事会会议,通过了“张恩照提出的因个人原因辞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和董事长职务的请求”。张恩照同样以“个人原因”辞去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一职。
银行要上市了,行长却“先行”离开,情节颇具戏剧性。
3月17日下午,中央组织部宣布郭树清担任中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3月25日,郭树清当选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
此次建行更换“掌门人”,正处在建行股改的关键时刻。此前不久,建行宣布2005年将是其实现公开上市战略的“落实之年”。这个声音还未远去,建行的人事更迭再次惊煞四座。郭树清的上任自然成为新闻头条。
宏观向微观的转型
建行作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样本之一,其挑战性非同一般。而郭树清由高高在上的监管者,转为深涉金融微观改革领域的被监管者,其面临的挑战性更大。
郭树清的大部分学历与宏观研究有关。1978年3月至1985年3月,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马列系学习。1985年3月至1988年2月在中国社科院马列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并攻读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郭树清的前期工作经验也与宏观工作分不开。1988年7月至1998年,他分别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任职,担任过经研中心综合组副组长、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等职;1998年7月被任命为贵州省副省长;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郭树清宏观学术研究成绩显著。1988年和1992年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1993年1月起领取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从1980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领域发表论文文章300余篇,出版著作(包括合著、主编)13部。郭树清从2002年以来陆续受聘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重要职务,实际上是郭树清宏观职务的最大化。中央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就有两项,即“稳定物价”(另一层含义是保持币值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分别与他担任要职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
一个拥有浓厚的宏观学术研究和执政背景的学者型官员,来个180度转弯,变成主管微观金融改革的被监管者。对此角色转换的命题,业内各方评价不一。但接近郭树清的建行内部人士表示,担任建行董事长不需要做具体业务,主要从事高端战略工作,因此,这对于建行和他本人都是好事。
与此相印证的是,在3月25日召开的建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公告中,郭树清被评价为“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将对建设银行的改革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郭树清上任后,也表示,“努力将建设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决心和全行员工一道共同努力奋斗,一定不辜负国家、股东、广大客户和全行员工的期望,与全行员工一起,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把建设银行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两项决策备受关注
郭树清在担任贵州省副省长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这两个要职时,都做出过重大政策决策。但对这些决策的评价,却不一而足。
据了解,郭树清对房改情有独钟,研究较深。2000年,他还主编了《贵州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一书。2004年11月,郭树清在某报上发文建议,“中央国家机关专户存储的售房款应当补贴给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实施前参加工作的无房职工和面积未达标的老职工,用于解决其住房分配不足问题。”
在担任贵州省副省长期间,郭树清就曾主管过房改,其中一个房改方案还引起了全国性影响。据介绍,这个房改方案以1998年12月31日为时间点,将存量补贴(即以前的住房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1999年1月1日以后的工作的,实行增量补贴,根据工资基数比例发放。
该方案作为全国第六种房改方案,得到建设部的重视。从1999年到2000年,全国约有20多个省市派人到贵州进行考察。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方案推动了贵州房地产的改革。但是几年之后,有的城市居民认为,正是由于此次房改导致了贵州的房价上升过快,目前贵州房价之高已达到全国城市前列,但收入却在发达城市圈之外。
另一项引起不同意见的决策,是郭树清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期间关于国家外汇的处置。一是外汇是否该注入国有商业银行,此异议不争自息,因为决策权不在他本人;另一个是国家外汇的投资收益问题。
我国国家外汇的投资有两部分,一是购买美国的国债,二是购买美元和其他货币。目前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和美元到底有多少,各方说法不一。但有据可查的数据是,截至2004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了创纪录的6099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其中绝大部分是美元投资,而近年来美元又大幅贬值,导致国家外汇收益受损的“抱怨”声一度甚嚣尘上。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此有不同意见。她说,中国购买的美元只要没有卖出,那么亏损并未实现。任何投资是有风险的,要把握投资的固定收益率很难。外汇部门要解决风险管理机制问题,提高外汇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时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郭树清曾对媒体表示,中国增加外汇储备时,第一考虑安全性,第二是流动性,第三才是盈利性。另外,随着世界货币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储备货币比重会调整,但调整会考虑许多因素,外汇储备美元仍将占较大比重,调整也不会很频繁。
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无奈、双顺差持续快速增长的尴尬、“热钱”与否的争论、对汇率稳定及其制度改革的期盼,都是郭树清离开后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所面临的问题。
无论如何,曾经的争议是“过去式”,现在,作为建行新任“掌门”的郭树清,面临的挑战还很多:从“监管者”到“被监管者”的角色转变,重塑建行声誉,继续建行上市冲刺等等。
事实上,郭树清与建行的“缘份”不浅:2003年的最后一天,当建行获得了中央政府225亿美元的外汇注资时,他是主管外汇的外汇管理局局长;2004年9月,当建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他是建行的最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
郭树清能否圆满完成建行股改上市的任务,仍需时间考验。
各方评论郭树清履新
希望郭行长能把建行带领好。造就一个好银行难,造就一个国内的好银行更是难上加难,我相信郭行长一定可以把建行建设成为高标准的股份制银行,这也是建行几十万员工的共同心愿啊!!!
—建行员工网上留言
郭树清在内蒙古插过队,酒量不小,性格耿直,非常直率,很有看法,也很固执;是个思辩型学者,学术功底很深;也是个务实的人。
—一位熟悉郭树清的人士
郭树清担任建行党委书记有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无论是在学识、经历还是背景上,要中央在短时间内找出如此合适的人选恐怕都是很困难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
股价涨跌的背后,是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选帅息息相关。但愿郭树清能够帮助建行赢得资本市场更强的信心。
—《新京报》3月31日经济评论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