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是对主题最好的暗示或者象征。几天前,当记者随手翻阅一叠报纸的时候,一份夹在其中的法国"欧尚"超市的促销宣传单滑出,"不需会员资格,照样低价购物"的字样赫然在目;而在报纸的封底,本土零售巨头苏果超市的广告也夺人眼球。一股超市大战的气息似乎已经透出。
零售业“开闸放水”
当时间跨越"12.11"的门槛,中国零售业正式开门揖客。事实上,在主客双方握手以前,竞争就已白热化了。自2004年以来,来自欧洲、北美、亚洲的外资零售巨头如家乐福、沃尔玛、欧倍德、麦德龙、易初莲花、普尔斯玛特等洋超市纷纷在南京"攻城略地"。不久前,竞争本已十分激烈的南京超市行业又接连杀入两家洋超市,至3月上旬,南京主城区内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外资大卖场已经达到21家,外资第三次圈地扩张的大幕拉开。
生鲜商品成为超市竞争的焦点
在投资领域上,众多的二级城市已成为其圈地扩张的新目标;在投资方式上,开始尝试独立投资的新形式,韩国超市连锁企业每家玛不久开张的常州店将是我国内地第一家外商独资大型超市。其实,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大城市,外资商业占有率达到一半左右。
那么,洋超市大举进入意味着什么?业内人士分析,外资对中国零售分销业觊觎已久,主要原因一是中国潜在消费市场巨大,二是我国的零售分销市场"软肋"太多,给洋卖场留下的空间很大。而当我国按照入世承诺,打开政策大门后,外资便迫不及待涌入展开新一轮攻城略地。
苏果超市首席执行官马嘉樑介绍,前几年南京的零售企业是各顾各发展,现在是面对面竞争。外资商业企业在资金实力、管理理念、营销手段等方面具有优势,对本土企业会有促进作用,但他们也有明显的局限。因此,竞争较量的结果,本土企业未必处于下风。这几年,苏果就保持了连续快速的发展,在全国连锁零售业排名始终名列前茅,网络布点每年都以40%速度增长。他说,如果是合理适度的竞争,无疑有利于市场的发展,消费者也能从中获得实惠。但如果是过分的、恶性竞争,则就将扰乱市场、扰乱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体系。因此,政府应加强网点规划,并在政策上一视同仁,“如果在同一平台上竞争,我们绝不会比他们差。”
超市内方便顾客的面包房
马嘉樑表示,苏果今年要保持南京市场50%的份额,再开上百家超市,以提供日用食品百货、生鲜产品的社区店为主要形式,同洋超市展开错位竞争。南京市本土零售企业苏宁、五星、中央、新百、金鹰、宏图三胞和福中电脑等在市外的网点总数今年将增加到1000多个。
“五招”应对洋卖场
各界人士对洋卖场的加速进入见仁见智。苏果超市集团副总裁殷仁定认为,近两个月来,苏果超市已经初步感到洋卖场加速进入带来的压力,外资零售业拥有资本实力强、采购领域广、管理先进等优势,本土超市应该认真对待。零售业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应该由本土企业唱主角。
外资零售业也有自身的弱点,本土超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与其展开竞争:
首先,本土超市不要总是想做全国的“老大”。由于国内的零售企业在物流链条建设上还比较滞后,因此在现阶段应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巩固区域性的市场上,充分发挥各自在区域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采取区域推进的战略,进去后迅速占领相当的市场份额,这样,外资再想进去就要掂量掂量了。比如苏果在南京溧水短期内开设了两家大卖场,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其次,民族商业应该进入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抢占先机,避开与外来零售业的正面交锋。苏果超市近几年以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规范的管理,较低的商誉费,用直营店和特许加盟等方式,在苏、皖、鲁、豫四省的二、三线城市发展,目前苏果超市设在乡镇的连锁超市就有数百家。
第三,业态要有创新。苏果目前在南京市有便利店、社区店、标准超市、平价店和好的高端便利店5种类型的超市,这些不同业态的超市从空间和服务功能上都更能满足市民的消费习惯。比如,苏果在各大社区有65家面积1000-4000平方米的标准超市,这些超市偏重生鲜功能,像个大厨房;在商务型社区与干道上,有便利店和高端便利店。在与外来大卖场竞争时,苏果超市有面积8000-16000平方米以上的平价店7家。对于单兵作战的洋卖场来说,虽然能为顾客提供购物乐趣,却很难做到方便顾客。本土超市网点布局更合理,也更了解本地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苏果超市占据南京市场半壁江山
第四,寻求合作者的支持。与国内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避免在资本市场上被外资收购。我国各零售模式都有极大的整合空间。目前我国前50家零售企业仅占全国零售市场的不足5%,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30%。我国顶级的连锁商店大多集中在上海和江苏,但以国际标准衡量,这些地方企业的规模仍很小,与世界级水平相距甚远。以联华为例,2000年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旗下拥有1000多家商店,包括与家乐福的合资公司。但是,联华的总销售额仅相当于沃尔玛20家店的水平。
第五,发展专业化超市。在电器连锁行业,内资零售企业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主角了。家电连锁作为大型的专业性连锁店正日益显现出零售业中"品类杀手"的特征。由于家电连锁店的高速发展,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已经从百货商店和大卖场中抢夺了很大的家电份额,这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冲击也是同样的强烈。
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年前亮相南京的“诺玛特”大卖场,今年二月黯然落幕。连锁超市业作为一种新型业态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进入南京后,数年之内,有“新帅联”“华榕”“新国道”“利德隆”“新一佳”等近10家大卖场相继倒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京大卖场日趋白热化的激烈竞争。
大卖场营造出无所不在的购物环境。
尽管大卖场倒闭的"噩耗"频传,乐此不疲的投资者仍大有人在。在南京市区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中型卖场已有50多家的背景下,各公司今年计划开设的大卖场总数竟达30家,并且几乎都是上万平方米的大店。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南京大卖场竞争已显露出经济学意义疯狂"搏傻"的特征,即投资者无视市场显而易见的高风险,以非理性的投机行为代替理性的投资行为。
首先,南京市场结构在全国独一无二。经过近10年的激烈竞争,全国百货超市业巨头苏果超市在大本营南京市已牢牢占据了同业的半壁江山,如此高的集中度在全国绝无仅有。一方面,近年来"家乐福""麦德龙""金润发""好又多"等各大超市争相进入抢地盘,20多家上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四面开花;另一方面,正如"苏果"首席执行官马嘉樑所说,"苏果"将寸土不让,同步新建和改扩建的大中型卖场已达33家。"龙蛇之争"必然带来优胜劣汰。
大卖场倒闭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不计成本的投资理念。许多外资大卖场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先用低价倾销的方式换取市场份额,用欧美市场的盈余补中国市场的亏空。"诺玛特"几年内以"神速"在全国建起了30多家连锁大卖场,可近来如多米诺骨牌般陆续倒闭的就达10多家,南京店就是其中最新的一家。其实,与"诺玛特"南京店同址的原"利德隆",当时未走通的就是依靠地产做大连锁卖场这条"捷径"。
不成熟的经营理念是大卖场倒闭的第三个原因。比如"苏果"超市占有南京超市零售总额的50%,而"利德隆"当年一开业,就公开表示对"苏果"的不满,并扬言要与其"大干一场",结果遭到"苏果"周边多家连锁店的"围攻",生意一蹶不振。面对南京超市大卖场愈演愈烈的"搏傻"式生死大战,分析人士称,大卖场的悲剧,其实都是非理性投机行为惹的祸。
商业立法亟待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苏宁电器集团总裁张近东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上提出,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把商业流通行业列为辅助地位,我国商业行业法制化进程严重滞后,商业立法明显受到冷落,各地商业没有法律规范的约束。
他说,许多地方给予国外商业零售企业“超国民待遇”,如果外资企业长期占据我国流通行业的主导地位,控制了我国商业流通主渠道,国内生产企业就将沦为国外的"加工车间",只能获得微薄的加工费,我国就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卫星",这将会严重威胁着国家经济安全。现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外国零售商进入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手段设置了较高的“市场门槛',牢牢掌握了国家经济的主宰权。我们应该借鉴其作法,以商业立法加速形成我国现代商业大流通格局。
张近东认为,借助商业立法建立我国现代商业大流通格局,应注意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加快我国商业立法进程,用法律手段建立良好的商业流通秩序,节约社会资源,避免恶性竞争,提升商业大流通功能。如,日本1937年制定了《百货店法》,即第一部百货店法。1998年5月制定《大规模门店立地法》,管理对象就是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店铺。
二、利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加快我国商业业态的升级换代,积极支持连锁经营,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连锁集团,提高我国商业连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国内零售企业资源整合,积极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商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国有商业企业改制。事实证明,商业这个竞争性领域,民营经济显示出比国有经济更强的竞争力和活力,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连锁企业运用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现代资本运营手段,积极参与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盘活国有资产,增强我国商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重点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民营流通企业。2004年商务部公布了重点培育的20强商业零售企业。今后,国家在政策上要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在资源配置上提供更多的支持,特别是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方面支持,积极鼓励这些机制好、品牌优、发展快、效率高、管理优秀、发展后劲强的民族流通企业成为代表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最高水平的国家队,在经济全球化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