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林,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都办事处总经理,国有资产的守卫者,显赫一时的“经济风云人物”,曾被誉为金融系统的一面旗帜,他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号称“东有杭州西有成都”。然而,他近日被四川警方刑拘,理由是“涉嫌徇私舞弊、低价折让出售国有资产”(据《新京报》4月6日报道)。
张桂林作为第一位经国家审计署成都特派办审计而落马的正厅级官员,也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目前出事的最大官员。在过去的5年里,华融成都办事处在不良资产的评估、拍卖、成交过程中,张桂林的亲属几乎垄断了一切。“知道拍卖公司最大的成本在哪儿吗?”成都一会计师反问记者,随即在纸上写下“行贿”二字。中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王和民曾撰文指出,当前反腐败尤其要警惕企业与官员的相互利用、钱权联合的进一步加深。“官商勾结”,甚至于像张桂林的那种“集官商于一身”,这不仅仅是国家权威的缺失,更严重的是,它给“权贵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发酵和膨胀提供了空间。当张桂林的那些亲戚朋友利用自己与官员的特殊关系,或通过腐蚀政府资产管理者而取得特权时,他们很可能就会异化为“权贵资本”。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曾警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也会出现岔道和弯路。其中之一,就是离开建立规范的、法治的市场经济的方向……演变为所谓权贵资本主义。”这样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今年1月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通报了2004年对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结果,查出多种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发现案件线索38件,涉案资金达67亿元。众所周知,这些“权贵资本”仅仅依靠特权来达到资本的整合和聚集,并没有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这还牺牲了国家的公平正义。从本质上来讲,“权贵资本”是反市场反经济的。
旅美学者钱颖一教授曾在《警惕滑入坏的市场经济》一文中提出,市场经济也有好坏之分。如果市场经济控制在一部分利益集团的手中,成为他们攫取超额利润的工具,这种市场经济无疑是一种坏的市场经济。而“权贵资本”的本质正是如此,它们通过“官商勾结”来取得市场经济中的特权,又通过这些特权在市场经济中翻云覆雨,大把捞钱后又迅速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因此,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防止滑入一个坏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建设完善过程中所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好的市场经济,在钱颖一教授看来,好的市场经济应该有着较为完善的法治基础,以法治来约束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行为,“只有当政府行为受到约束而与经济保持一定距离时,政府才能成为不偏向的第三方来支持和增进市场的有效运作”。权贵资本要清除,这就必然要通过健全的法治基础来限制政府在经济中设租的权力,使“权贵资本”失去滋生的土壤。
( 责任编辑:沈亚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