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今天我们继续关注母亲河——黄河。前两天,我们《经济半小时》对黄河水质进行了调查,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多人有这样的印象,几大水系中,黄河并不是污染最严重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关注黄河呢?因为,事实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我们来看一下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测总站的一组数据。
渭河成为黄河干流最大的污染源
2001年的时候,全国几大江河水系中,污染最严重的排名是:第一、海河,第二、辽河,第三、淮河,第四、黄河。但是,在2002年,这个排名变为,第一、海河,第二、黄河,第三、辽河,第四、淮河。在2003年,这个排名是:第一、海河,第二、辽河,第三、黄河,第四、淮河。在2004年,这个排名是:第一、海河,第二、辽河,第三、黄河,第四、淮河。
在人们的心目中,长江、黄河、淮河,这三个全国的主要水系,污染最严重的是淮河。但这组数据证明,黄河的污染程度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淮河。而这条孕育了我们5000年文明的母亲河,它的污染危害,更是淮河所无法相比的。但是,黄河污染的问题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国家花费600亿元治理淮河的时候,黄河的污染却游离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善待这条母亲河呢?
我们昨天离开内蒙古之后,今天就将进入黄河中游地区,这一段,黄河水质的变化,可以从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报告上看出来,黄河出了内蒙古后,水质一度略有好转,从最差的劣五类恢复到了五类水,而到了潼关之后,劣五类水却又再次出现。黄河水质在中游反复出现恶化,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河水质
记者:渭河入黄,黑黄分明,近年来,这已经成为潼关的一道著名的景观,当地人告诉我们,每逢枯水季节,两条河流颜色的反差还会更加明显。
对黄河干流来说,渭河的加入,决不仅仅只是带来颜色上的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在潼关设立的水质自动监测站记录下了这样一组数字。
黄河三门峡水环境检测中心副主任刘茹:五类水的标准氨氮是2.0毫克每升,而今天8点测的这个氨氮含量是3.20毫克每升,由此说明潼关断面的水质是劣于五类。
而同一时间,设在上游的龙门监测站测到的黄河干流水质是五类,对比监测结果,龙门到潼关,不仅水质恶化,而且超标项目增加,按照监测人员的说法,这就是渭河入黄的结果。
沿渭河往西,记者驱车赶到了离潼关最近的吊桥镇高桥乡,这里也是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设在渭河上的唯一一个水质监测点。靠近河面,眼前的场景让我们大吃一惊。
水质检测人员告诉记者,从常年监测的结果来看,渭河水里的各项污染物含量都严重超标。全年监测的氨氮最高值是13.8毫克每升,最低值是2.65毫克每升,超地面水GB3838-2002五类水的标准的5.9倍。由此说明,这个支流污染非常严重,可以和排污口相比。在吊桥附近的河岸上,记者意外地发现,当地的农民正在从这样的河里抽水。
记者:你们现在在干什么?
农民:在浇地。
记者:拿什么水浇?
农民:河里的水。
记者:这水能用吗?
农民:有污染,但没办法,不浇不行,旱。
尽管知道渭河水已经成了污水,但是对于住在渭河边上的村民来说,这依然是他们农耕季节能够用来灌溉小麦的唯一水源。村民告诉我们,浇了渭河水的麦子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
村民说,要用井水浇,一亩是八九百斤,用河水是个四五百斤。
后果更为严重的是,连年用渭河水浇灌,土壤也发生了变化。
村民说,浇了后地开始起碱,基本不长麦了。
发源于甘肃渭源县,横穿陕西十多个县市,汇入黄河,干流全长800多公里,是黄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在枯水期,它的水量甚至要占到黄河水量的一半左右。这也就是说,渭河水质如何,将直接决定潼关以下黄河河段的水质。那渭河水又是被谁污染的呢?我们记者决定从潼关逆流而上,朝渭河的上游前进。
离开潼关往西,驱车100多公里,我们赶到了渭河上的重要工业城市——渭南市,在渭河岸边,我们吃惊地看到了一条绵延了几公里的排污渠,发黑发臭的污水正源源不断地排进渭河。
当地人说,这是渭南化肥厂直接排到渭河里的污水,气味难闻。
记者了解到,不光是化肥厂,渭南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其他工业废水都是这样直接排入渭河。在渭南河段,记者看到的渭河水和潼关河段的状况几乎一模一样,水体发黑发臭,了无生气。
出了渭南市继续往上游200公里,到了渭河沿岸最大的城市西安,渭河公路大桥下的情形更加触目惊心。渭河河道里泥沙淤积,河床狭窄,一滩滩黑水泛着白沫,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河堤两岸,这样的排污管随处可见,排污口附近的泡沫和污渍证明它们还在使用中。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总工程师尚晓成告诉记者,渭河水质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污水常年超量排放。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总工程师尚晓成说,这里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另外还有工业污水。
尚晓成给我们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20世纪80年代,渭河下游段接纳的废、污水量为4.65亿吨,到2000年已增加到9.57亿吨。渭河每年要接纳陕西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而关中地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仅为24%,污水实际处理率更小。城市污水处理整个流域只有西安市有两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率还不到15%。
尚晓成说,渭河比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还要差,已经完全是污水了,实际上它就是关中最大的下水道。
我们难以想象,历史上的渭河曾经以水草丰美而著称,被誉为关中平原的“母亲河”。去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曾经专门组织了一次执法检查,得出结论,渭河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接纳了这样的渭河水,黄河污染无疑又加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渭河的滚滚污水,在潼关汇入了黄河,再往东200公里,黄河将进入著名的三门峡水库,这里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我们的记者就从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上开始了对黄河河南段的调查。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是三门峡水资源环境监测中心的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月,检测人员都要在这里对进入库区的黄河水质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说,通过监测的结果表明,它是劣五类。
而在三门峡大坝下,记者看到的黄河水已经成了黄绿色,波浪起伏之处,泛起的是白色的泡沫。监测结果显示,整个三门峡库区的黄河水质都在劣五类以下。
那么,在三门峡库区段新增加的污染可能来自哪里?
三门峡市环保局局长金明记告诉我们,这几年下了大力度来治理三门峡的工业污染,最大的污染源就是化纤厂。
化纤厂是三门峡市陕县的支柱企业,每年上缴的利税要占到陕县财政的三分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利税大户却也是一个污染大户,2004年,河南省环保局将它列为省污水排放重点监控企业。金明记向记者介绍,他们对这个企业监控得很严,在去年3月还曾经因为发现他们有偷排现象而作出过严厉处罚。
金明记说,最重一次罚过十万。
化纤厂的污水排放真像当地环保部门所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吗?
3月25日下午,记者跟随黄河三门峡库区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专门到化纤厂的排污口进行了取样检测。化纤厂的排污口是一个直径足有两米的水泥管,污水通过一段明渠后将直接排进黄河。在现场记者发现,虽然沟渠里沉积着大量褐色的泡沫,但是从排污口流出的污水却并不浑浊。检测人员告诉记者,今天取到的水样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
检测人员说,这一段还可以,比平时稍好点,原来的实际是种黑水,颜色像深酱油色。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这次取到的水样完全达标。检测的氨氮结果是3.56毫克每升,PH值是8.3,按这个检测结果看它符合一类排放标准。
污染大户达标了,按理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我们记者在取水样的时候,无意中拍到了这样一组镜头,一个男子从检测人员下车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路边观望,还频频拨打电话。那么,我们的检测是否被发现了呢?为了确保取到更真实的水样,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再次悄悄来到了化纤厂的排污口。
还没有靠近排污口,记者就听到了水流的声音,与此同时,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一股刺激性气味。记者用随身带来的矿泉水瓶在排污口提取了一瓶水样。在记者逗留的二十分钟里,排污口的污水一直没有停过,也没有变过颜色,黑褐色的污水激起了厚厚的泡沫,堆满整个沟渠,眼下这番场景和昨天下午看到的大相径庭。
天亮后,记者拿着现场提取的水样找到了三门峡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室,请他们对这瓶污水进行检测。两个小时后,主要检测指标的结果出来了。
检测人员说,今天从瓶里水和氨氮项目进行检测,给它稀释了二十倍,含量是40.8毫克每升。污水二类水排放标准是25毫克每升,两个结果相比,它超过了二类水的排放标准。而且,水样的酸碱度也严重超标,根本达不到排放标准。
一家工厂,如何流出两种污水?记者决定下午到厂里实际查看一番。
一进三门峡化纤厂,记者就被告知,由于停电,工厂今天全天停止了生产。
三门峡化工厂副厂长杨保江说,今天早上五点二十分停产的,五点二十分开始就没有排放了。
在工厂污水处理系统的一个池子里,记者看到的污水和早上在排污口看到的污水几乎完全一样。按照厂方的说法,这是等待处理的污水原浆。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最后一道工序,厂方向我们展示了处理过的污水。前后一对比,很明显,记者早上在排污口看到的,就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废水。实际上,三门峡化纤厂的污水处理系统,早在2000年就建成了,可这套系统运行起来,一天要花一万元。而环保部门对化纤厂偷排污水的罚款最高也就十万元,这笔帐一算,化纤厂的治污设备为什么不起作用也就不难理解了。
像化纤厂这样的工业污染源,在三门峡并非是个例。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除了工业污水,三门峡的生活污水,也对黄河带来了严重危害。
记者:一进一出的两个水管同在一个库区,而且相距只有一千米,三门峡当地人形象地把这种情景比喻为“自拉自吃”。
记者从当地环保部门了解到,三门峡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废水大约有7吨,大部分都直接排进黄河。目前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虽然已经投入运营,但日处理量有限。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还在增多。
三门峡市环保局局长金明记说,生活污水已经成为突出的污染源。
在三门峡,记者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自来水管里的水没法喝。
当地人说,自来水、黄河水有泥腥味,是一股鱼腥味。
三门峡第三自来水厂的总工程师张志伟没有回避自来水有腥味的事实,他告诉记者,这是水源中藻类严重超标的结果。为处理污染严重的黄河水,他们用上了一般在污水处理中才会用的粉末活性炭和硫酸铜,即便这样,依然很难去掉水里的腥味。
因为处理工序增多、成本增加,三门峡自来水每吨的价钱在2.4元左右,相比同类城市偏高。价钱贵,口感差,越来越多的三门峡人选择了不喝自来水。原本按照设计能力,三门峡市第三自来水厂每年的供水量可达到3000万吨,而现在每年的实际供水量只有1600万吨。去年,三门峡自来水公司亏损额达到了400万元。
30万人口的三门峡市,是一个因为黄河而诞生的年轻城市。对它来说,三门峡水库代表着荣耀,更是生命的源泉。可是,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现在却让这个城市的居民感到了苦涩。守着黄河,不喝黄河水,那他们喝的又是哪里的水呢?
今年72岁的金仲雁师傅是三门峡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每到周末,他都会骑上这辆绑满瓶瓶罐罐的自行车(图),到市区15公里以外的地方打水。
金仲雁师傅告诉我们,这口泉水可解决了他们家的大问题,喝和做饭用泉水。水管里的水洗衣服、刷碗用。
记者注意到,尽管地处偏僻,前来打水的人却络绎不绝,金师傅告诉我们,一车水只要两毛钱,相对每月几百元的退休金,喝这里的水最划算。
为了尽量减少往返路程,金仲雁师傅一次会装上上百斤的水回家。因为负荷较重,15公里的回家路,他要骑上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在金仲雁师傅为一家人的喝水问题在外奔波的时候,三门峡市区的街道和小区里正穿梭着卖水小货车,车上卖的水是从市区西边一个叫温塘村的地方拉来的,那里地热丰富,盛产矿泉水。一壶10公斤的矿泉水卖2元钱。车主告诉我们,一车水半天就能卖完。
在三门峡市民的家里,记者见到最多的就是用来储水的瓶瓶罐罐。人们在用各种想得到的办法解决日常的饮水问题。但是,没有人知道这样的生活还能持续多长时间。记者在温塘村采访时得知,因为开采过盛,水位下降,温塘村已经对矿泉水的供应进行了限制。
在金仲雁师傅家,老伴、女儿和孙女都在等待老人打回来的水。金师傅的老伴回忆说,以前自来水管的水还能喝,从1998年开始,水里的腥味越来越重,后来干脆就没法喝。金仲雁师傅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了他打回来的水,一旁的老伴却在担心,已经70多岁的老人还能这样奔波多久。
金仲雁师傅说,没办法,就只好这样,各人有多大能耐使上多大能力,真要打不了了,再说打不了的。
十年前,三门峡市就是因为地下水减少,市民饮水困难,才引入了黄河水,今天,三门峡人又回到了守着黄河没水喝的日子。更加让人担心的是,黄河污染带来的水荒还在黄河中下游一些城市逐步蔓延。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到3月,三门峡大坝的两个监测断面和郑州花园口断面的水质持续在四类以下,三门峡下游的郑州、洛阳、新乡、开封、濮阳等多个沿黄城市的饮用水都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守着黄河没水吃
幸运的是,三门峡以下,很多黄河河段,由于泥沙淤积,已经变成了地上悬河,河床一般高出地面3到5米。这样就不会再有新的污水排到黄河里。但母亲河流到这里,已经是遍体鳞伤。历史上,我们关注黄河,是它的水患,今天我们关注黄河,是它的污染。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信当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黄河也会恢复它母亲河的容颜。
记者:孙岭 编辑:向华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重播时间:(次日)00:30、16:30
(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