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朱伟一
在国内当教授不难,但要当出点滋味就必须当博导,当学科带头人。有这两顶桂冠,拿经费比较容易。美国教授也有拉赞助的问题,但方式方法不同。美国法学院的名教授都有把“交椅”(英文名“chair”),交椅都以人命名,即某某交椅。某某就是大款,捐了几百万美元给法学院,而且捐到了教授的名下,以此款的收入作为教授薪金的一部分。有了钱就可以把名教授养起来,让他们专心治学,而不是到处去拉项目,客串些并非其所长的表演。
那么谁是捐款者呢?或者说,谁是慈善家呢?首先,有些是校友的真心回报,因为学校当初说过:“孩子,这是你的家,红砖绿瓦。”现在哈佛、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等美国名校,每年来中国招几个好学生去他们那里读书。这一方面是要我们的金童玉女去陪公司读书,另一方面也是着眼未来。招10个中国学生,日后只要其中一人得道,他就会给母校捐钱,学校就可以不尽财源滚滚来。当然,这里面有个讲究,就是人们捐钱大多捐给自己上本科的大学。美国人说母校,都指自己上本科的地方。本科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比较容易产生美好的影响。
但像比尔·盖茨这样的阔佬捐钱,已经远远超出了母校的范围。那么,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为什么愿意捐钱呢?有人说美国有税收优惠。也对,也不对。如果真要靠税收调节,直接通过税收把比尔·盖茨的钱征来岂不更好。北欧国家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北欧国家没有巨富。税收方面的优惠可能是个原因,但不太可能是主要原因。即便有税收的优惠,捐款还是要出血。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前老板杰克·威尔彻这样的人,连家里买花的钱都要公司报销,那还不是视钱如命,不会冲着税收优惠去捐款。有人说比尔·盖茨是好同志,捐款一捐就是好几亿。好同志吗?微软裁人的时候,微软搞垄断的时候,比尔·盖茨也是很好财的,与钱说好不分手。
如果有什么法律有助于富人捐款,那应该是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比尔·盖茨认为他发财靠的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我认为比尔·盖茨聪明不假,但他获得如此巨富,很大程度靠的是赚取美国人民的钱,也赚取全世界爱好计算机的人们的钱。中国有句古话,叫“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发横财不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尔扎克也说过:“巨富之后都有罪恶。”美国已故大法官赫尔摩斯说得比较中性,但一语道破天机,“财富是法律的产物。”无论如何,美国法律保护比尔·盖茨的财富,允许他积累财富(包括工人和技术人员血汗钱在内的财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法律,比尔·盖茨才敢于建造他的商业帝国,才会大把大把地捐钱。如果有钱有得鬼鬼祟祟,生怕“革命愤青”来问钱的来路,或许钱真的是来路不明,这样的东家怕是不肯捐钱的。
捐款是美国上流社会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捐钱之后就是社会名流。感到一种主宰世界的力量。捐钱后,头上就拥有一道光环,全世界人民都为之喝彩。谁要是给美国法学院捐了钱,不管其性别、肤色、国籍和宗教信仰如何,院长都要紧紧握住他(她)的手不放。
给大学捐款还可以造福于自己的子孙后代。只要你钱出得到位,只要你子孙的智商不低于平均水准,那么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的大门是永远为他们敞开的。富豪为什么少捐小学,多捐大学,道理就在这里。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照顾一个富家子弟,可以成全几个出身贫寒的苦孩子。我们的名校是忙着为开名车的名人发文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暂时还没有顾及到下一代。但是快了,很快就会为下一代捐钱。
在丛林社会中,只要四肢发达,身强体壮,就可以欺男霸女。以后社会发展了,大家都知道要当官,唐诗就有“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再后来,钱这个东西比较重要,钱可以换许多东西,捐款就是阔老爷和富太太们表现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捐款后他们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慈善家。但是且慢,如果想上大学的人都可以免费上大学,我们为什么还要慈善家呢?朋友,北欧就是这样。我相信,最终很多地方会向北欧国家看齐,没有那么多的慈善家,因为就没有那么多的富人,大家生活在相对平等的社会里,享受生活,关爱自然,上班以骑自行车为荣,以开小汽车为耻。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