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昨日,加拿大国际贸易部副部长助理约翰·克拉森抵达北京开始访问。克拉森在加拿大国际贸易部主要负责推广加拿大对外投资和招商引资,这也是他上任后第二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在访问期间,他拜会了中国发改委和商务部等政府高级官员,并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远洋集团等企业代表举行会谈。
访问期间,克拉森特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就加拿大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说明,并表示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到加拿大投资。
能源合作是当前投资重心
记者: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12日宣布,他们已斥资1.5亿加元收购从事油砂开采业务的加拿大MEG能源公司近17%的股权。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和其他4家中国国有公司也在计划收购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Noranda.加拿大在矿产和能源领域现在已经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的注意,您对此怎么看?
克拉森:简单地说,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在能源方面,乃至整个自然资源领域的合作潜力都相当大。保罗·马丁总理今年1月份到中国访问的时候,两国政府也签订了能源战略合作方面的协议。在一系列的政府框架协议之下,两国政府确定了一些优先合作的领域,包括石油、天然气、可更新能源,以及一些矿产如油砂矿、铀矿等。而两国的企业需要在这些政府的协议框架下去挖掘商业机会。
记者:中国在核能源工业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最近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加拿大政府和工业界对此有何计划?
克拉森: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在核能源领域的计划是2020年之前将建成40个核反应堆,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当然我们不可能奢望这40个都采用加拿大的技术,但是我们希望至少有一部分如此。现在我了解到的情况是,中国有2台核发电机组采用的是加拿大核电开发商坎杜公司(Candu)的技术和产品,而且运营状况相当良好。我们了解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而核能源也是两国间优先考虑的合作领域之一。
减税吸引更多投资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希望取得哪些成果?
克拉森:我这次到中国访问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天。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跟中国官员和企业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发掘更多的投资领域。
我们刚才谈了很多能源方面的事情。而我恰好要强调的是,除了丰富的能源,加拿大在农业、农产品、生命科学、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汽车等许多领域都存在大量的商业机会。联邦政府和各省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措施,希望吸引更多领域的投资。我觉得加拿大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宣传我们在广泛领域的优势。而这也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
记者:那么加拿大在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方面具有哪些具体的优势呢?
克拉森:首先我要说的是,中国和加拿大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还非常大。200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到加拿大投资的总额是4.2亿美元。两国政府之间已签署了若干的框架协议,我们希望在此框架协议下促进更多的双向投资。
加拿大的投资环境十分良好。宏观的角度上来看,过去7年间政府预算一直保持盈余,这在G7集团中是惟一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也保持稳定上升的势头。
而加拿大的税收政策则是在G7中最优惠的,针对研发机构的税收尤其如此。根据政府的减税计划,我们将在2008年之前取消企业附加税,而企业所得税在2010年之前也会降低2个百分点,比美国低4.5%.这样的税收体系在整个北美地区是很具有竞争力的。
加拿大是中国企业通向北美市场的跳板
记者:对于中国企业到加拿大投资,您有什么建议和忠告?他们可能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什么地方?
克拉森:困难不会太多,因为我们有公开透明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惟一的困难就在于商业文化的不同。这个问题对于任何国家希望海外投资的企业都存在。中国企业也必须了解和适应加拿大的商业模式和社会文化。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一旦公司在加拿大建立了整套良好运作的体系,就表明你适应了我们的文化,之后中国公司如果要拓展美国在内的整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市场就非常顺畅了。
基于此,我认为,希望拓展北美市场的中国企业都应该考虑首先到加拿大。这里是整个北美的跳板。
记者:一些已经到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好像经常卷入一些法律纠纷。您对此有何看法?
克拉森:这也是我刚才说的适应当地文化的挑战的一部分。因为各国的法律法规体系都是不一样的,你必须去了解、遵从和运用当地的法律。
其实,我个人认为,像中国企业收购MEG股份这样的投资模式可以降低这方面的风险。因为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本地企业的原有体系展开运作,这样比重新建立一家公司更容易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麻烦。
记者:谈到收购,中国的联想集团前不久在收购美国IBM公司的部分业务时遭遇了美国相关部门的审查,因为他们害怕核心技术的流失。中国企业到加拿大投资,如您所说,如果进行类似收购的时候是否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克拉森:加拿大确实有“投资加拿大法案”,对于收购的规模以及知识产权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据我所知,至今还没有因为这个法案而造成收购遭到拒绝的先例。加拿大政府对于外来投资是积极鼓励和支持的。
我个人认为联想在美国的遭遇中包含更多的是政治因素的干预,而在加拿大则绝对不存在这个问题。
本报记者李嘉陵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