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5年4月17由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日报》与《市场观察·媒介》杂志 、和讯网联手打造的2005中国财经媒体运营高峰论坛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隆重举行。旨 在为财经类媒体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财经类媒体的生存模式和发展 战略;搜狐网作为本次论坛的独家媒体战略合作伙伴,同时财经频道为此次高峰论坛提供独家网络直播:
杨浪:
我对刘峻的观点很有同感,而且比较倾向这一点。回顾在互联网热浪刚刚兴起的时候,我还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和很多媒体都有讨论,就是互联网对传统纸制媒体的冲击。后来很快网络泡沫就破了,大家比较庆幸的说,纸媒还是有意义的。但最近这几年,我觉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正悄悄的逐渐成长、成熟,越来越壮大,反过来看纸媒出的期刊和发展速率是在减缓,就不得不考虑互联网的冲击。这对纸媒发展有一个长期的判断,技术进步对传统纸媒影响是非常大的,67张,80年代后期是1000多张报纸。技术进步对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纸媒的发展是关键性的,90年代之后,东方时空庆祝十周年,就讲93、94年东方时空突然的转变。电视的内容发起,你想是90年代初期彩电质量过关,大量进入家庭,电视人一发力,同时人才团队构成相当大程度上依托纸媒的人,还是依托技术进步。新世纪毫无疑问是互联网,还有博客现在也出来了,你所谓团队一定是采编的系统,就像刘峻说的,采编系统要通过集成作战,但互联网连信息的采集都可以系统解决。所以刘峻的观点有道理,并不是指日报没有日子过了,因为全世界还有这么多的日报日子还在过,也不是做日报的就应该自杀,这方面刘峻说的有点儿绝对,在未来发展中,日报形态一定要严密注意在技术进步当中出现新的机会。
刘峻:
杨总说我观念比较绝对,我观念确实比较偏激。现在有些财经日报活得不错,但很多都是社会类和都市报,很多读者群是不上网的,但财经类读者很多都是网民。国外很多财经类的报纸。
杨浪:
你的意思是重要不是做什么,而是怎么到达。
刘峻:
在美国有一类IT媒体,纸媒或者即将灭亡或者已经灭亡,因为99%的读者群都是网民。像中国计算机报和计算机世界,他们广告额都在大幅度的下滑。这个过程可能到财经媒体有一定的过程,但早晚会来。像华尔街日报,是因为他们先有报纸,然后才有互联网,他们已经养成了习惯。而且国外跟国内环境不同,像华尔街的文章别的网站转载非常的困难,自己网站上你要看也要交钱,而中国互联网基本上转载都是零的代价。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