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广网上海4月19日消息 (记者吴善阳)自1997年花旗、汇丰、渣打等9家外资银行上海分行开办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八年来,上海市75家外资银行中已有55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40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非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业务。截至2004年末,上海市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770.9亿元,是当年的64.9倍;人民币普通贷款余额407.8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426.6亿元,是当年的100倍和74倍;上海市外资银行实收营运资金总额69.4亿元人民币,是当年的17.6倍。
上海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八年来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主要业务指标迅猛增长。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机构数量已从开放初期的9家发展到2004年底的55家,人民币资产总量增长了63.9倍,存款业务增长了72.9倍,普通贷款业务增长了近100倍,上海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已初具规模,并呈现较快的增长水平。二是存、贷款结构仍以短期为主,客户对象以境内外资机构为主,但结构正趋于合理。截至2004年末,上海市外资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余额和短期存款余额合计占人民币存款总额的91%,人民币短期贷款占普通贷款总额的84%。与开放初期相比,外资银行资金安排正日趋合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长期资金的运用比例正逐步提高,与同期中资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结构形成鲜明反差。三是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日趋多样化。人民币业务开放初期,外资银行融资主要以向中资银行同业借款为主,资金运用也只能最大限度地用在人民币贷款业务上。而现在外资银行已经可以利用剩余人民币资金投资人民币债券等高回报的投资产品,大大提高了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四是人民币业务呈高度集中趋势。截至2004年末,人民币贷款、存款及人民币债券投资最多的10家外资银行占上海全部外资银行对应项下人民币业务总额的79.82%、84.23%和86.8%。五是人民币业务的利润贡献度稳步提高。2004年末上海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资产总量仅占本外币资产总量的24.2%,而税前利润已占本外币业务税前利润总额的44%,产出能力已高于外汇业务。
随着我国银行开放后过渡期的到来,外资银行对发展国内人民币业务显现出更大的热情。上海市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今后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大力发展人民币业务是长期不变的发展战略。最近有许多外资银行不约而同地向监管当局提出增加人民币营运资金的申请,另外还有部分外资银行正计划申请增加人民币营运资金,这表明外资银行将大力发展国内人民币业务的战略意图。二是优质中资企业是未来发展的竞争对象。2004年上海已有9家外资银行对中资企业开展人民币业务。2005年2月底,由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牵头,18家外资银行组成的外资银团向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一笔1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银团贷款。这是自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向外资银行开放以后,在沪外资银行首次联合向中资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此举表明外资银行已经开始与中资银行展开对优质中资企业的竞争,这一趋势将在后过渡期内及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后更加明显。三是人民币产品定位将更加多样化。外资银行将充分利用其母行在产品开发方面所积累的经验,突出其在衍生产品、个人理财、财富及现金管理、银行卡等方面的优势,开发适应中国市场的人民币产品。一旦市场放开对个人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衍生产品方面的限制,他们将会积极进行相应个人人民币产品和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进工作。四是与中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合作会更加深入。随着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合作对中外资银行双方来说是双赢的选择。外资银行在产品开发、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中资银行的比较优势则在于本土化和发达的分支机构网络。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继而参与其深层次的管理和合作,外资银行的管理与技术输出与中资银行的网络和人员优势会发挥出更大的合力,这种优势互补最终会给双方带来共赢的发展局面,合作领域也必将会渗透到业务领域的各个环节。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