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昨天一大早,33岁的河南打工者董相林一脸期盼地走进温州慈善总会。他的妻子怀孕6个月的时候大出血,生命危急,眼下已到了无钱医治的地步。
2005年伊始,温州慈善总会专门划拨35万元专款,为外来务工人员设立了专项救助基金。此举在浙江开了先河。
董相林可领到2万元
董相林是河南周口人,去年带着妻子、老母以及弟弟来到乐清,在柳市一带承包了三亩土地种菜。去年突如其来的“云娜”,将董相林承包田的三亩菜全部吹倒。“去年等于一分钱也没赚。”董相林说。
4月10日,董相林36岁的老婆付芝怀孕6个月时大出血,生命垂危,并立即转送到温州附二医进行治疗。8天以来,医疗费花了3万多,董相林向三十余个河南老乡借了个遍,也无法应付这笔巨大的开支。
慈善总会的“外来务工人员专项救助基金”成了他惟一的希望。
温州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朱怀英告诉董相林,他只需要到柳市承包地的村子里开一张证明,再到乐清慈善总会,就可以先领取一定的救助金,然后拿着乐清慈善总会的证明到温州市慈善总会,就可以享受到该项基金的救助。
虽然根据补助办法,董相林在温州市慈善总会最多可以领到2万元。但已经让他长舒了一口气——何况,他在乐清慈善机构也能领取一部分救助款。救助标准最高达到2万“这个救助基金只针对外来工,就是为了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温州市慈善总会会长韩文德说。
根据这一救助措施,今后,外来工一旦在温州发生意外受伤或突患急病,在无力支付医疗费时,可凭居住辖区或务工厂方开具的身份、经济状况证明和医院的急诊证明及费用清单到居住或务工当地县(市、区)的慈善总会申请资金救助。
该项救助的最高救助金可以达到2万元。外来务工人员突患急病住院时,其医药费用在2000元至5000元的,补助25%;5000元至10000元的补助30%,10000元至30000元的补助35%,30000元至50000元的补助40%。
“这个标准和温州市低保户医疗补助额度是相同的。”韩文德说。
救助对象不分户籍
和绝大多数城市一样,以往温州慈善机构的主要救助对象是当地贫困人员。温州慈善总会会长韩文德说,温州市外来务工者将近250万人,因经济状况限制,一些外来务工者突患急病、意外受伤后,长期搁置不医,导致小病变大,轻病变重。
事实上,从1992年开始,温州市慈善总会就注意到外来人员增多的现象,并实施了相应救助。
韩文德说,在设立专项救助基金之前,温州慈善总会主要采取与医院定点挂钩设立慈善门诊点,由医院减免外来务工人员医药费的措施,并制作了一张医疗优惠卡,是专门给外来务工者发放的,但总体来讲,惠及面还是比较窄。“如今的做法和以往大不同了,”韩文德说,专项救助基金做到了“救助对象不分户籍”,充分显现了对外来劳动者的人格与生命的尊重,体现了一种平等和关爱。
慈善机构担心“僧多粥少”
35万元的外来务工人员专项救助金,对250万外来工来说,意味着什么?“焦虑,我们非常焦虑。”朱怀英说,“这么多外来工,别说35万元,就算有350万元,恐怕也难以应付。”“我们甚至有点害怕媒体报道。”另一位副秘书长朱沛畅不讳言心里非常矛盾,尽管设立专项基金是件好事,可一旦报道出去了,需要救助的人都要来的话,这么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
来自温州市救助站的消息也印证了这种担心:据温州市救助站站长严东一介绍,2004年,救助站仅在市区就救助了1266人,全温州市救助的是1780人,“总共救助费用花了十多万,”他说,“而救助站去年总共的救助费只有4万。”
慈善总会会长韩文德呼吁,希望全社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用捐献出的爱心,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
( 责任编辑:骆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