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新网4月19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根据关贸总协定(即世贸组织前身)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经过10年的过渡期,全球纺织品配额制于2004年底正式废除。然而,自今年1月1日以来,全球范围内针对主要纺织品出口国的限制性措施却全面激增,各国间在该领域的摩擦加剧,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的中国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在此过程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唱主角,同时拉土耳其、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进来,逐渐形成了对中国纺织品的“南北合围”之势。
欧、美联手打压
年初以来,欧盟与美国遥相呼应,其纺织行业纷纷要求各自政府采取相关紧急限制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中国纺织品在国外遭到抵制,从西班牙发生焚烧中国鞋事件到其他国家发生的类似事件,国人记忆犹新,大有遏制中国外贸的势头。
近日,欧盟纺织品行业公会(EURATEX)要求欧盟委员会根据中国入世协议第二百四十一条条款采取行动,即在本国市场受到干扰并阻止贸易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采取保护措施,对中国的12种纺织业产品实行限制条款,以遏制中国纺织品进口激增。该公会援引中国的统计数据称,一年来,在欧盟内中国纺织品进口总值增加了46.5%;中国制造的女用衬衫的进口量增加了将近3倍(+244%),价格下降了41%。法国和意大利等十多个欧盟国家也拟采取保护措施。
早在2003年,欧委会已提出“普惠制”修改建议。根据该建议,从2006年开始,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将失去纺织品和服装等部分优惠关税待遇。根据是由于中国竞争力逐步提高,中国已从“普惠制”中“毕业”。紧接着,2004年内,欧盟对中国近5亿美元纺织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创下欧盟对华反倾销涉案金额之最。
就在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方针之前一周,美国政府于3月30日公布了所谓“贸易黑名单”报告,指出全球有58个国家和地区及3个经济贸易共同体对美商品、服务等设置贸易障碍,损害了美国制造业生产商和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美方将会据此与“黑名单”国家逐一解决,解决不了将提交世贸裁决。在这份“黑名单”中,美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成为主控对象,中国则名列榜首,这预示今后一年内中美贸易摩擦交锋将会更加激烈。仅仅在纺织品行业,去年一年,美国就连续10次设限调查中国纺织品。最近,美国内要求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呼声更是甚嚣尘上,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纸巾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美纺织业界拟请求政府把支持美国和拉美6国的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与同意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采取限制措施挂钩。
拉发展中国家联手遏制中国
近年来,欧、美变换手法,鼓吹“中国威胁论”,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寻求借口,试图以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为由拉发展中国家联手遏制中国。其结果,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针对中国,开始频繁地运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等手段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
为拉发展中国家上船,欧、美把纺织品配额取消定义为“有史以来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一次财富转移”。与此同时,2003年底,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推出一份报告称,“中国威胁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强调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利益冲突。报告把一些经济预测作为证据,如中国纺织品将占领全球50%的市场等,并由此推断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墨西哥到南非,从孟加拉国到海地,都将成为中国纺织品的‘牺牲品”。借此在发展中国家制造对中国纺织品竞争力的恐惧感。
据统计,2003年全球49起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一半。2004年3月,土耳其、墨西哥和美国等国的纺织品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世贸组织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行配额管理。迄今,已有45个国家的90多个专业组织在《伊斯坦布尔宣言》上签名。其中非洲国家就占了1/3,发展中国家占了一半以上,其中不少是中国传统友好国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市场密切关联,一处遭挫,处处皆败。在欧美市场遭到反倾销的产品转移到其他市场也难脱厄运。欧、美进口商为防止因新设限使本国受损,已减少对中国纺织品的订单。
中国纺织品潜力有多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纺织品占全球市场的25%,要达到理论上的50%将受到中国纺织业耕地、棉花种植面积等资源因素的制约。众所周知,棉花是全球紧缺资源,全球棉花贸易量也就2000万吨左右。而在2004年,中国棉花年产量仅为600万吨,要达到棉花纤维的加工能力的1000万吨,尚有四五百万吨的缺口,短时间内如何解决?
很显然,欧、美过分夸大了纺织品配额取消因素对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作用。除上述资源瓶颈外,中国纺织业在结构升级、多品种、多样化、时尚化、制造技术等现代服装业要求方面与纺织品真正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出口产品的质量、价格是其两大软肋。另外,在区域贸易安排上,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仍有17%的关税,面临欧盟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待遇等诸多不利因素。
因此,欧、美采取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隐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转移矛盾,把调整产业结构不力的后果推在中方,完全是强词夺理。进一步讲,如今中国的贸易重心正在从以出口为导向向平衡贸易转变,国内产品生产也在向技术密集型转移。诚然,中国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1万亿美元,外贸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4年,中国外贸在世界贸易所占份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出口占GDP的比重超过30%,带动经济增长约2%。
可见,无论是对中国纺织品,还是对中国整体外贸,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都缺少客观评估。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及整体上升的贸易,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一个机遇,这早就成为共识,也是客观现实。夸大或贬低中国的影响都同样有害,欧、美国家超敏感地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视中国为威胁企图遏制中国,最终受损的不只是中国的纺织业,还有他们自身。
协商而非制裁才是正确选择
纺织品的自由贸易的过渡用了长达10年的准备时间,是世贸组织各成员方通过长期谈判取得的成果,欧、美因个别领域的弱势而破坏贸易自由,将使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努力毁于一旦。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都有义务、有责任维护这一成果。
WTO的任务是抑制贸易保护,提高贸易自由的程度,推动贸易自由化发展。但是,WTO规则的例外条款也使某些贸易保护具有了合法的外衣和可操作性。在传统贸易壁垒逐渐被消除或约束的同时,新型翻版的隐性贸易保护措施应运而生,更增加了贸易摩擦和争端的频率。世界各国都在运用货币贬值、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他非关税壁垒等手段加强保护国内市场。随着外贸的扩大,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势必会产生。
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的贸易结构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很强的竞争性。取消配额制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最重要一步。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纺织品问题上互相设限将会严重损害各自的长远利益。经验告诫人们,运用好WTO的规则赋予的权利,把握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各贸易国间的互补、共赢将会远远大于相互竞争带来的挑战。今后不管是纺织品贸易,还是在其他领域,大国间通过积极磋商,一定会寻找到解决争端的办法和更广泛的发展与合作的机会。(刘建生)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