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进入4月以来,当市场的注意力都被解决股权分置方案将出台的消息所吸引时,沪深股市的扩容节奏却在明显地加快。
在宝钢股份4月15日突然启动增发50亿股计划后仅4天,浦发银行增发7亿股的再融资计划又于本周二悄悄地拿到了“准生证”。
从两家公司公布的信息看,宝钢股份与浦发银行的再融资估计将从沪深股市抽走超过300亿元的资金,在中国股市依然于4年来的低迷泥沼中痛苦挣扎时,这样大规模的再融资活动却密集降临,究竟向市场传递了怎样的信号呢?
增发时机的把握很耐人寻味。因为宝钢股份和浦发银行的再融资计划都是早已有之,两家公司都在去年就已提出增发方案,浦发银行早在去年5月就提出了再融资计划,而宝钢股份是于去年8月公布有关增发融资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的方案,但如同其他上市公司遇到的情况一样,两家公司的再融资方案因市场环境不成熟,以及监管部门于去年底暂时停止新股发行活动而被迫推迟。
两家公司选择目前的时机实施增发,究竟是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还是怕增发计划长期拖延下去难免夜长梦多,这只有两家公司的管理层心里最清楚了。另外,在浦东开发开放15周年之际,这两家上海背景上市公司的重磅增发非常巧合地应时“顺产”,倒是可以看作资本市场给上海献上的一份“厚礼”。
在中国股市,增发可谓背负诸多骂名,但究其原因又有多少是增发自身的“罪”呢?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总是在股票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当或被市场价格高估时,实施增发计划,而在股票价值被市场价格低估时实施回购计划,这才是遵循价值规律、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合理增发行为。因为在市场价格低于股票价值时实施增发,对公司原有股东无异于是一次盘剥,当然对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投资信心都是一种伤害。反观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其增发行为又有多少是遵循价值规律、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呢?
再融资固然是推动上市公司再发展的重要之举,但是在公司治理等根本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仅仅为上市公司注入大量资金,并冀望能就此解决公司经营和发展问题,这值得引起深思。比如像浦发银行这样已经上市5年多、股价从接近30元一路跌至目前的11元多(复权后)的上市公司,难道是靠圈个60亿元资金就能脱胎换骨了吗?
不解决公司治理等根本问题,而只是借助盲目的增发圈钱来补充公司发展的动力,这样的逻辑就像病人完全不思体质之恢复,而将健康完全寄托在补药上一样愚不可言。在管理层三令五申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之时,上市公司还是应该多考虑改进有关公司经营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不要只指望用圈钱来简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管理层也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管效力,坚决遏制不合理的增发行为,否则,最后为不合理增发买单的只能是稚嫩的中国股市和无辜的中小投资者。
(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