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人民币所面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周二(4月19日),一直压中国调整汇率的美国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施压活动:
提出著名的“要么货币升值、要么加征关税”的舒默修正案的两名美国参议员───民主党的查尔斯·舒默和共和党的林赛·格雷厄姆在这一天举行了联合记者会,要求布什行政当局正式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作为回应,美国财政部说,它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压中国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国会作证时说,确保中国迈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是布什当局打算优先处理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政策之一。
中国传媒帮决策者“减压”?
中国的决策者当然清楚地知道这种国际压力。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中国领导人近些年来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讲话,就会发现一些微妙但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别往往与国际社会压力的强度变化呈同步波动。
中国政府如今已表态,它并不反对汇率改革。中国当局唯一不肯承诺的是,明确汇率改革的具体时间表。
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施压,要求中国立即提升人民币汇率。
从中国传媒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报道,也多少可以感受到这种国际压力。
中国官方新华社的网站最近专门开设了一个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专题网页,里面有个栏目就是“国际压力”。栏目中的文章详细报道了西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加的压力。
然而,不知道中国传媒的编辑是在有意识地为中国决策者“减压”呢,还是在下意识地为中国读者“解忧”,他们往往较多地选择刊登那些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学者的意见,例如,人们经常可以在网站上看到这样的标题:“哈佛教授:美国不应视人民币升值为灵丹妙药”、“斯蒂格利茨和蒙代尔强调:人民币不应升值”……
大概有不少读者看了这些标题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国际舆论中反对人民币升值的观点是主流。
但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国际上固然有许多反对美国过分施压的言论,但呼吁中国重估人民币汇率的人也不少。
更为重要的是,在西方,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主要来自民间的学术圈或新闻界,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主要来自官方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机构,而且这种呼声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进退两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显然不属于“人微言轻”的人物。他在本月早些时候表态说,亚洲新兴经济体应该采取进一步措施放松它们的汇率机制,他特别提到了中国,称中国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调整人民币的条件。
上个周末举行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显然也不是无足轻重的“闲谈俱乐部”,这次会议也间接地指责中国的汇率制度可能造成危险的全球不平衡。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的话也许更为直言不讳,他要求中国立即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
与这些机构和组织唱反调的也不乏其人,美国纽约大学的诺里尔·鲁比尼就是其中之一。他说,美国攻击它的最主要的债权国之一是在玩火。他指出,在过去两年中,美国财政赤字的四分之三都是由外国中央银行承担的,美国经常帐赤字的大约80%也由外国中央银行来支撑。
本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也不赞成美国一味强迫人民币升值。他认为,美国不能把它的巨额财政赤字和经常帐赤字完全归咎于人民币汇率。他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说,美国今年总的政府财政赤字将占其GDP的4.4%,经常帐赤字将占其GDP的5.8%,美国人现在因此能够若无其事地消费和投资,仿佛财政赤字根本不存在。沃尔夫略带嘲讽地说,作为二战以来美国在财政上最不负责任的一届政府中的财政部长,斯诺应该对美国的债权国“双膝跪地,合掌叩谢”,而不应该“以怨报德,牢骚不断”。
不过,可能让中国当局感到失望的是:鲁比尼和沃尔夫都不在决策圈,而中国面对的压力主要来自西方政府和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重量级国际机构。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得·麦金农最近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演讲时说的一段话,准确地描述了中国当局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所面对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决策时的两难选择。麦金农说,中国已经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且,要摆脱这种处境非常困难。一方面,出于压力,如果中国政府真的提高人民币汇率,这就意味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可能导致通货紧缩,这就是代价。但另一方面,如果中国政府任凭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就会引起外国人的极大抱怨。作为反击,他们可能会对中国的贸易采取限制性措施,这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中国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中国惟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如何在这种处境中生存下去。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