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王思睿发自上海
距离4月26日的世界知识产权日还有四天,距离上海市政府正式出台《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年)》已有半年,在这份国内首次推出的由地方政府制定的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中,上海将通过7年的努力,建设成知识产权运作机制完善的国际大都市。在这半年中,上海知识产权的发展程度如何?为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
《第一财经日报》:随着中国国际贸易量的日益增长,及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逐渐增多,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发生的知识产权冲突也呈上升趋势。针对以上情况,上海的相关政府部门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改善知识产权运作机制?
陈志兴:意识决定行为,但目前社会对知识产权的意识还不够。所以上海正在向社会和企业加强宣传。比如相继选择了33家示范企业和100家试点企业,希望借此培养一批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比较成熟、有条件的企业。今后此类企业的范围将扩展到每个区县,确定的目标是超过300家。
另外,上海还在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高级人才和实务人才,后者主要是为企业储备实用性的人才。
同时,上海市政府还希望在上海知识产权园建设商标、专利、版权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通过此类信息建设,能为企业缩短科研时间。据统计,该类信息平台能为企业减少60%的科研资金,降低40%的创新成本,还能减少低水平的重复,避免企业之间的无意侵权。
《第一财经日报》:有专家提出,应将知识产权作为产业来发展,上海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陈志兴:上海市政府目前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为知识产权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潜力空间。但是,知识产权要作为产业来发展,还缺少了中介服务这个环节,而任何产业缺少了中介服务都是不完善的。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内容很广,例如交易之前要做调查、专利技术评估,一旦产生纠纷要进行评判。以往存在这样的现象:技术方认为转让的费用不够,而资本方认为该技术不值前者的要价,技术转让就此夭折。上海知识产权园与七家投资公司签约建立知识产权创业投资联盟,就是为了填补中介服务这一空缺。
《第一财经日报》:发展中国家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问题,政府在支付成本上要做怎样的准备?
陈志兴:政府应当为知识产权保护作相关投入。此次上海知识产权宣传周开展的活动扩大了容量,政府对其中有关项目的投入与去年相比增加了一倍。
我们要抓住有利时间,眼前是花了不少精力和成本,但如果把五年完成的事情在三年内做完,剩下的时间就能腾出来做其他方面的建设。
《第一财经日报》:据称,长三角地区网上专利交易视频系统可能会开通,该系统具有怎样的作用?
陈志兴:长三角16个城市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即技术方、资本方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来进行交易,有时还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仅通过单纯的网络平台,能提供的也只是信息,难以达成实质性的交易。
建设这个视频交易系统,一方面能降低交易成本,以往不同城市的交易双方来回跑了几趟还难有结果,无形中成本就会逐渐增加。而这个系统可看、可对话,能促进交易的成功率。
另一方面是考虑人才培养和对外宣传。上海有不少国外领事馆、跨国公司和研发中心,还有从事知识产权的三个学院、五个研究中心,资源相对丰富。视频系统建成后,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外宣传、培养人才的力度,形成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的系统网络。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