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去年这个时候北京大学颜品忠教授先编的书《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本书说了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一个中国人60多年前在美国花旗银行存入2.5亿美元,现在这笔存款的本息合计达到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一百亿。对于书里的说法花旗银行方面一直坚决否认,说这是诈骗,而且在最近四月中旬当事人邵连华、路慕光、颜品忠,向北京市二中院提起诉讼,称美国花旗银行以及内地三家报社的记者因共同发表了攻击其人格的文章诋毁其名誉,对其精神造成巨大损害,要求上面记者公开道歉,赔偿经济以及精神损失40万元,并且要求花旗银行赔偿220万元。围绕这笔巨额存款,到底事实的真相是什么?今天我们有幸请到著名的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作客搜狐,就这件事情与广大网友交流。
方舟子: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谈谈这件事情的看法,因为我自己也是被卷入到其中去了,最近这件官司刚刚了结。几个当事人在去年状告搜狐还有我,因为写了批评他们的文章,损害了他们的名誉权,他们告到东城区法院,一审在去年判决驳回他们的起诉。一审判决之后他们要求上诉,最近这个月初二审维持原判。
刚才主持人提到他们到二中院告花旗银行和三家报社,这实际是另外一个案件。
主持人:这次您也是作为被告?
方舟子:这次没有。
主持人:我看到4月23号法庭的裁定书,那个也是这件事情吗?
方舟子:4月23号就是刚才说的二审判决,他们现在又到西城区告,在东城区告输了,又到西城区告,这个不符合中国法律,一个案件不可能反复告,在这个法院打输了,到另外一个法院打。
选一个地方告,对判决不服上诉,他们上次在东城区法院告,告完之后不服驳回判决,又到二中院上诉,二中院维持判决,二中院的判决是终审判决。这个案件的判决是已经结束了。
主持人:好几次没有出庭?
方舟子:对,没有出庭的原因一方面我觉得像这种案件纯粹属于恶意诉讼,所以我没有想应付这类案件。另外一个原因,上次开庭的时候我刚好在美国,不可能为这个案件特地回国一次。
主持人:花旗银行百亿存款事件应该说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事情的人觉得比较惊讶,数额巨大,而且历史年限也比较长,算下来有64年。您觉得我们要彻底地了解这个事情,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
方舟子: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历史的记载来看,还有一个就是查所谓存款人的身份,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人。另外一个就从票据本身,拿出一些存款凭证,票据本身是不是存在漏洞,特别是出现时代的错误。我说的时代错误指的是在当时不可能有那种表达方法,违背历史事实,是之后出现的表达方法,说明这种票据不可能是当时印的,以后伪造出来的。主是从这三点说的。
关于这个案例,实际上我并不是第一个指出这件事是不符合事实的,是造假的,我不是第一个质疑的人。在01年,当时这件事已经炒作过了,新闻媒体上面炒作过,也有记者去做了调查,《京华时报》的记者去湖北大冶市调查过,还有一个叫株树村,因为他们说金娣90多岁的老人是那个村的人,当时《京华时报》的记者到大冶市去调查,大冶公安机关查了一下根本不存在这个人。户籍登记里面根本没有这个人。他们拿着那张所谓金娣的照片到当地株树村问当地人,他们说这个人就是当地一个五保户姓石,七十多岁,而且这个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关于金娣的身份当时被戳穿了,存款人是不是存在这个人?这个谎言被戳穿了。
他们有一个说法,公安机关之所以查不到金娣这个人,是因为金娣这个人一直躲在深山老林里面,没有户籍登记。这个有没有可能?建国50多年,还没有登记户口。年纪大一点的网友应该知道,50年代、60年代户籍管理制度是极其严格的,不像现在盲流跑到一个城市去,公安机关找不到他,以前没有。特别像他这种在历史上有问题的人,躲到深山老林也会有人管他的。这个不符合常理,他们拿了那张照片被认定是当地一个70多岁的五保户,他们说这张照片是假的,是为了保护金娣这个人随便拿的照片。这种说法也是很难让人接受。
他们现在相当于某一个造假的东西被戳穿了,然后编一套说法来为自己圆谎辩护,舆论不戳穿它,它一直说这是真的。一旦戳穿就说是有原因的,之所以是假的是有其它的原因,但是你不戳穿,它不说是假的。当时记者已经做过调查,另外从历史资料上看,当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质疑,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存款那个人是一个叫周西成的,是贵州省的主席,在38年1941年在新加坡存的款。根据历史记载,周西成在1929年4月已经在黄果树瀑布一带战死了,跟蒋介石嫡系部队打仗死了,所有记载都这么些的。周西成的后代还活着,孙子这一代还在贵州,是当地的政协委员。他们说周西成早就死了,他们认为这些是假的,这个存款都是假的,都是编造出来的,也不存在着金娣这个人。
主持人:就算是当时真的委托金娣去存款,取款人应该是自己的子孙或者是亲人?怎么会让一个外人去存款?
方舟子:当事人说周西成没有死,诈死,金娣是机要秘书,还有十几个人一起出去,说是金娣最年轻,41年的时候33岁,指定她作为相当于继承人这种角色。
主持人:金娣存款的话,也应该交到周西成的子孙手上去,不可能一个人隐瞒60几年。
方舟子:对。他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周西成的子孙不是法定继承人,不是这笔存款的继承人,按所谓的凭据说法,谁拿到这个凭据就能够去拿钱的。我们从历史上来看,贵州是中国最穷的一个省份之一,一般的人可能对三亿美元没有概念。当时在二三十年代是一笔巨大无比的款,三亿美元相当于当时全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贵州一个最穷的省份居然能够聚敛到这么一大笔款,这个确实富可敌国。四大家族总的财产也就一亿美元左右,贵州的一个小军阀的财产居然超过四大家族的总资产,是他们的三倍,这个于理不合。当时研究历史的对这个提出质疑。
主持人:当时周西成,虽然修铁路、开矿山、卖鸦片,按他当年的收入平均要150年才能敛到这笔财产。从一些可以查到的史料上面可以看到他的财务状况。从票据的凭证上面来说,漏洞怎么看出来的?
方舟子:这件事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我看到那个票据觉得特别可笑。01年我没有注意到这件事,去年买《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当时在西单图书大厦买这本书的时候他们说没有,后来在我家附近的一家小书店看到的。这本书去年发行,开了一个类似新书发布会,有记者做了报道,这件事才引起我的注意。他们有一个网站,那个名字起得很好听叫“中华爱国者网站”,我看了一下,那个时候我还没拿到这本书,但是书的资料在网站上面都有,包括这些凭证的图片都有。我看了一下他们凭证的图片,看了之后觉得特别可笑,里面有非常低级的错误。
我可以举几个例子,那上面有一个周西成这三个字,英文提到这三个字的时候用英文拼写,看它的拼写方法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的,ZHOU XICHENG。当时看了特别可笑,因为在三四十年代没有汉语拼音,当时拼写中国人的名字要么是韦氏音标,韦氏拼法和汉语拼音方法不一样,ZHOU拼成CHOU。包括周恩来的周也是一直用CHOU来拼的,XI应该拼成HSI。制订汉语拼音的时候,XI怎么拼争议很大,以前没有人这么拼,现在中国留学生也碰到这个问题,如果你没有汉语拼音用英语来拼的话,绝对不会把XI拼成XI的,当时韦氏应该拼成HSI。中文名字写姓名,名如果是两个字的话分开写,或者中间用一个连接号连起来,不是现在两个名字连在一块儿写成一个单词,那时候不是这样。那是50年代制订汉语拼音的时候,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延续了以前的某一些拼法,但是也有一些很大的改动,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拼的,我提到XI的拼法以前从来没有人那么拼到,这是强制性的规定应该这么拼,这是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拼法。所谓三四十年代的凭证怎么可能出现50年代才有的拼写方式,这个是显然说不过去的。
主持人: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漏洞?
方舟子:造假的人不熟悉汉语拼法的演变过程,一般人可能也不知道。我是因为对汉字汉语语言知识比较感兴趣,看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从英文的角度来说有很多慌唐的东西,英文单词之间空格是一般空一个字母,或者最多两个字母。但是如果看它的凭证,英文单词之间一空就好几个字母,甚至十几个字母都有。这种情况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家如果用电脑软件同时输入中文、英文,一篇文章里面又有英文又有中文,这时候为了能够对齐就会把英文之间的单词间隔拉得特别宽。这个就表明所谓的凭证实际是用电脑制作的,而不是人工。
主持人:凭证有可能是近几年做的?是用电脑打印的?
方舟子:用电脑制作出来的,还有一个用电脑制作的痕迹,那个字体如果大家到那个网站上看它的凭证,它的字体是用方正细圆体写的,不是楷体,不是宋体,不是仿宋体。方正细圆体是八九十年代才有的字体,这个凭证是电脑制作的一个漏洞。
里面的英文错误很多很可笑,OCTOBER,我们如果读过英文都知道,英文在写月份的时候,第一个字母需要大写,这里面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这是很低级的英文错误,在很严肃的凭证里面是不可能出现这种错误的。而且如果是英语母语来写,不可能出现这种错误。存款三亿美元,三后面八个零,在英文的法律文书也好,存款凭证也好,如果要表示三亿的话不可能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必须要用英文来表示。这个原因很简单,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话很容易被篡改,后面再敲上一个零变成三十亿,再敲一个零就变成三百亿。这么重大的非常关键的存款怎么可能随便用阿拉伯数字写呢?
而且如果要用阿拉伯数字来写的话,也不会说一连串八个零。英文在写阿拉伯数字每千位要有一个逗号,在百万位会有一个逗号,不可能一连串写,一连串写是中国人的写法,是目前的写法。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还有一个漏洞,美国花旗银行,美国用USA表示,这个是非正式的写法。如果是在正式的文书里面要表示美国的话,要用U.S.A.表示美国的缩写,不可能USA全连在一块儿,这个在正式文件当中是不允许的。这里面有很多这种很低级的错误。
这个存款是在花旗银行新加坡金城道分行存的,新加坡历史上从来没有金城道分行。花旗银行历史上在新加坡设分行,但是就叫新加坡分行,没有某一个街道的分行。写新加坡的时候,那个加写的是“加”,当时新加坡的“加”字是写成另外一个加“嘉”。这种写法是现代才有的,近几十年来才有的,三四十年代没有这么些的,华侨写“新加坡”都是写“星架坡”,从汉字上面来看也是存在着漏洞的。这是凭据上的漏洞。
这里面写花旗银行,花旗银行这种说法只有中国才有的,在新加坡不把花旗银行叫花旗银行,叫万国宝通银行,现在是不是那么叫不清楚,但是当时不叫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是在中国的叫法。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花旗银行的英文叫CITY BANK,以前是这么拼写的,现在的花旗银行叫CITIBANK,三四十年代是叫城市银行。你写城市银行的时候,是两个单词,其中一个凭据里面把这两个连在一块儿变成一个单词,Citybank,这个不符合当时的写法。当时中国银行的上海分行鉴定的时候指出这一点,B可以小写,举现在CITIBANK这种写法,不能把两个单词合在一块儿,如果合在一块儿是现在的写法,中间的Y是写成I的。
凭据上面还有一些漏洞,如果大家看过的话会觉得很奇怪,里面有一个老头的头像,他们说这个是花旗银行的总裁头像。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实际是一个中国老人的头像,大家会疑问怎么花旗银行的总裁是由中国人当的。我再仔细一看发现这个头像很熟悉,这个头像是当时国民党的政府主席林森的头像,这个头像出现在当时国民党发行的货币叫做金圆券。这个金圆券后来通货膨胀得很厉害,最后发行几千万上亿面值的都有,国民党要逃到台湾开始掠夺大陆人民的财产,拼命发行这种纸币,通货膨胀特别厉害,最后几亿元的面值都出来了。金圆券里面主要有两个人的头像,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林森,林森曾经担任国民党政府主席,这个头像就是林森的。大家随便找一张金圆券来比一下,会发现是一模一样的。
大家到网上查金圆券,很多人贴了金圆券的扫描照片,金圆券变成历史文物有人收藏,有人在卖。我当时在网上查了一下,一对比就是林森的头像。
主持人:为什么出现这么明显的错误?
方舟子:一般的人不认识这个头像,为什么利用林森的头像呢?因为用金圆券来伪造巨额存款的票据是很常用的手段,全国各地都发现。因为金圆券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一面是英文一面是中文,一面写的是汉字中国银行发行,另外一面写的是英文,所以你拿英文这一面把一张纸币拆开或者贴到某一个上面给人家看英文这一面很容易骗人说这是国外存款。金圆券票值非常大,发行到最后几千万上亿都出来了,变成废纸,但是票面很大很容易吓唬人,这么多的存款。在全国各地都出现这种情况,拿金圆券伪造在国外存款的这种票据,集资讨债,大家入资多少钱把债讨完之后再分给其他人再来分。这种骗局在全国都发现了很多,在银行工作的人可能都接触到。
主持人:用另外一面英文很容易骗人,有一点英文的人是不是很容易辨别?
方舟子:造假的人缺乏英文的基本常识,英文也不懂,一看上面有英文就以为可以拿出来蒙人。实际在颜品忠这本书当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他拿了一张金圆券的票据非说这是当时花旗银行在中国发行的票据,如果懂英文的话会发现“中国中央银行”的英文,另外一面就是中文的。
主持人:颜品忠老师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学术上比较权威,为什么对历史的细节没有详说?
方舟子:这个人已经70多岁,是一个退休的老教授。至于他为什么会参与这件事,我不想做评论。但是对他的学术能力表示强烈的质疑,他有很多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都不懂。大家只要翻开这本书,里面提到花旗银行1902年经收庚子赔款,贿赂李鸿章进驻中国。只要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就知道,李鸿章在1901年就已经死了,怎么可能1902年接受人家的贿赂,这是非常低级的错误。
主持人:资料上写他是哲学教授。
方舟子:但是他号称搞翻译的人,翻译学家,主编过一套书跟历史有关。而且我要说一下,我对翻译家的英文水平也是不敢恭维的,除了没能看出这个票据上这么明显的英文错误,我还看过他的网站,中英文两种版本,英文水平之低让人难以忍受,不像经过一个翻译家亲手认定的。
主持人:您在美国生活了14年,对英文是很了解的,一些英文上面的漏洞比较容易看出来。
方舟子:对。
主持人:这本书既然有这么多漏洞,为什么出版社会随便发行出来?
方舟子:这本书的新世界出版社,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出版社。现在出书是很容易的事,在国内出书,特别是自费出书更容易。我不知道这本书是自费还是出版社愿意出钱的。国内出书很容易,而且有的出版社出书很不负责任,他觉得有卖点就出。这本书的题目很吸引人,《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有些人可能很感兴趣买来看看。这本书很有卖点,也可以利用一般人爱国主义的心理,他们要找美国讨钱,也自称是爱国者。觉得这件事是很正义的事情,要获得大家的支持。这本书出来的时候有一些媒体大肆报道炒作,我想跟这种心态也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建国之前有很多中国人在美国或者其它国家有一些存款,后面是由中国银行处理这些在外面的存款。这当中有什么样的取款程序?
方舟子:我不是金融方面的专家,对这些细节不是很了解,据我知道中美建交以后,这些历史存款都已经由中国银行代为处理,都已经处理好了。我只能看到这方面的报道,对于细节经过什么样的程序我是不清楚的。要是找钱的话,应该通过中国银行。前面提到中国银行是做过鉴定的,01年中国银行的上海分行做鉴定。他们得知几个当事人要去上海找花旗银行的分行办事处,找他们要钱,他们报警,上海公安局就把他们抓了,把这些凭证没收了,让中国银行的上海分行做了一个鉴定,上海分行列出了这个票据的一些疑点。包括那个头像是林森的像,不是花旗引航总裁的像。认定是假的,上海公安局以金融诈骗案立案,把他们抓起来关了110多天,这是2001年的事情。
这件事情实际已经经过权威机构的认定,就是假的。
主持人:为什么目前当事人一直从法律途径找一个解决方案?
方舟子:他们抱着什么样的动机,我不好随便说,但是我想大家也可以根据常理来推测一下。因为他们现在到处告状,凡是媒体报道过这个骗局的,他们都去告,而且索赔金额特别高,一索赔就是几十万、两百万,这里是不是有什么经济动机在里面,大家可以想一想,不好随便给人家下结论。
主持人:当时有资料显示,01年花旗银行百亿存款的事是当年最大的假新闻。当时媒体记者也有到书里面或者资料里面提示去寻找金娣这个人,到当地调查,后来一直没有找到当事人。整件事情如果是真的话,为什么不让金娣这个关键人物出现?
方舟子:他们的说法为了保护这个人,金娣在深山老林里面隐居,不愿意跟外面的人打交道,就是找出一些借口。
主持人:资料说金娣觉得这笔存款是民族资产,从美国人手中把这笔资产拿出来。既然有这份爱国心,应该主动站出来说话。
方舟子:这种说法都是一面之词,都是为了弥补一个漏洞编出一套话来,对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大家完全可以表示怀疑。
主持人:一些资料说金娣已经躲进深山老林的寺庙里面,入了寺庙应该信佛,另外资料显示金娣说以上帝的名义,拿到这个存款凭证会去拿这笔存款。信佛的怎么会又信基督教呢?
方舟子:这也是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他们所谓到美国打官司的事情,曾经到美国立过案要起诉花旗银行,这件事情很容易迷惑人。一般人不了解美国法律程序的,觉得他们如果是骗人的,怎么敢去美国起诉花旗银行,不怕在美国抓起来?一般人会有这种迷惑。他们在美国只是去登记了一下,美国是这样,如果有人来报案要告谁,由那些工作人员,根本没经过法官,只是备案一下,交150美元的备案费就给你登记。登记完以后根本没有进入法律程序,接下来才是准备开庭、双方举证,才经过法官这道程序,这才算开始进入法律程序。谁都可以去备案,备完之后回国来,他们找了几个美国律师还做了个调查。
他们找的第一个律师叫布朗大律师,这是他们的说法。在这本书里面所谓大律师的一张名片,里面包括他的联系方式都有,我查了一下,所谓布朗大律师是加州小城镇一个房地产律师,根本不是什么大律师。他们找的第二个律师叫林玛格科奇,这张名片里面印的是中文,美国居然还有律师用中文做名片,他用中文不知道英文怎么拼写,没有查到这个人。后来他们找到一个哈维律师,哈维是他的名字,姓鲍恩。我查了一下这个人,98年找到这个人要去打官司,我查了一下就在那个时候这个人自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给告了,这个人跟贩毒集团勾结,有一个贩毒分子被抓了,他跟贩毒分子商量给我一百万美元,我可以替你做假证,这个过程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记录下来了。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告他妨碍司法公正,做伪证,好几项罪名,就在那个时候。这个案件后来怎么样我没有查到,但是当时是备案了。
主持人:这些律师是谁找的?
方舟子:可能是自己找的,或者当地华人在帮他找还是怎么回事。据所知,当事人是不懂英文的,怎么找的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很容易迷惑人,让人家感到美国的律师也觉得这个案件值得一打,真的好像能把钱要回来,胜率很大。他们到中国以后还找了几个法律专家,开了一次论证会。有两个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有一个清华大学的教授,还有一个是原来中国律师协会的会长,请他们开了一个论证会。他们写了一句,这个案子在中国有管辖权,类似这样一句话,没有论证这个票据是真是假。
主持人:这句话的结论是什么意思?
方舟子:因为票据上面写着依据邵连华先生提供的凭证中记载着在世界所有分支行提取均为有效的经验,中国具有管辖权。邵连华是一家公司的经理。
主持人:资料说他曾经在美国《天下华人》当过记者。
方舟子:据我所知邵先生本人是不懂英文的,不知道在美国怎么当记者。美国华人讲话都是中英文夹杂的,如果一个不懂英文的人要在美国当记者是很难当的。我觉得让一个不懂英文的人在美国当即这,很奇怪。他还是一家中国贸易公司的经理,跟美国做外贸。我现在收到法院判决书对他的介绍是辽宁中远资产遗留问题秘书长兼副会长,这是一个民间组织。
主持人:花旗银行前前后后有很多次了,为什么花旗银行不反过来告他们?从法律角度来说可以反过来告他们侵犯名誉权。
方舟子:花旗银行向上海公安局报案,当事人就被刑事拘留了110多天。现在花旗银行对这件事采取不予理财的态度,至于什么不理财也不好猜测,可能有各方面的考虑,包括公关方面的考虑,跟他们去打这个官司觉得没什么必要。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我个人也不想跟他们打这些官司,因为这是很荒唐的官司,没有时间奉陪他们。他们告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没有应诉,他们到北京中院二中院告花旗银行还有三家报纸,《京华时报》、《贵州晚报》、《南方都市报》01年实地采访揭露过他们三家报纸。
对待这件事报纸可能只是转载,做实地调查是《京华时报》还有《贵州晚报》的记者,周西成是贵州人,《贵州晚报》采访了周西成的后人,这三家报纸还有花旗银行四方没有应诉,不屑于理财。这件事情本身法律上有一些问题,他们现在告的是01年发生的事,民生案件是有一个追诉期的,有一个时效性。一般是三年,美国一般是两年至三年民事案件,中国我估计也差不多,我没有具体查过。他们除了前一阵告搜狐告我,后来还告了《中国青年报》下面的子报《青年参考》,曾经报道过这件事。《青年参考》还做过一个调查采访,采访当时四个在论证会上给他们出示专家意见的四个法律专家。那几个专家还发表了一个声明,从来没有认定这个凭证是真的,只是认定在中国范围内有管辖权。这个论证出来之后被歪曲了,传来传去变成四个权威专家认定这个凭证是真的。
主持人:抛开银行专业人士鉴定,找历史专家是不是容易鉴定出来?
方舟子:语言专家也很容易鉴定出来,《上海新书报》根据我指出的漏洞问了上海的语言学家,他们也认同我的看法,认为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资料里面说取款凭证上面提到一个五色套印的技术,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技术?
方舟子:这可能是印刷上面的技术,票据我没有看过,说有一百多种,有金的有银的,有紫的有镀的,书里面有金的照片,蚀刻出来的,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总体感觉是用蚀刻技术刻出来的,这也不是很稀奇的。这种说法都是他们自己说的,我们没有见过,很值得怀疑。这个凭证据我所知是被没收了,被上海公安局没收了。
主持人:这次再告没有凭证怎么办?
方舟子:现在不是要去讨钱,而是告名誉权,这个是不需要这些凭证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方老师到搜狐作客,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嘉宾简介: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Michigan State)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自由职业者,主要从事网站开发和写作。
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1999年4月率先在互联网上批判法伦功。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几十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学术腐败现象,新华社在2002年1月15日、2月23日曾发过两篇通稿报道,美国《科学》在2001年8月10日曾专文介绍。
目前担任《环球》、《科学世界》的专栏作者,定期为《环球时报》、《南方周末》撰稿。著作:《进化新解说》(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7),《法伦功解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网路新语丝》(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方舟在线》(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叩问生命》(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进化新篇章》(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海南出版社, 2001),《长生的幻灭——衰老之谜》(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 责任编辑:谢剑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方舟子”,共找到
93,12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