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处理之一
科利华困兽犹斗
文·本刊记者 李占舟
“科利华要成为中国的微软,要在国内股市市值做到第一!”在《学习的革命》发行850万册后,宋朝弟踌躇满志。
宋开口不谈常理,不谈平稳发展,他非常喜欢“量子理论”,喜欢“跳跃”这两个字。他认为,“这个世界不是渐进变化的,而是跳跃的。”宋崇尚灵感,每次有大的举动前,公司一个月左右都会看不到他的影子,他把自己关起来,苦思冥想。
为实现超速上市诺言,宋用3400万元的低价入主阿城钢铁。不过,从借壳阿城钢铁开始,宋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阿城钢铁没有规模,没有技术,债务沉重,徘徊在亏损边缘。科利华重组时,它隐瞒债务,留给科利华几亿潜亏资产。宋朝弟可以做的,就是耗费大量时间和心血清理原大股东遗留的巨额债务问题。据说,宋后来才知道,考察中他亲眼目睹的阿城钢铁一派繁荣,只是故意做给他看的。其时,阿城钢铁已停产多日,只不过听说有买家来了才点的火。
2002年,由于2001年年报被认为财务异常,上交所决定对科利华实施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为“ST龙科”。与此同时,科利华公司业绩出现大幅滑坡。
各个银行对ST这顶帽子极其敏感,不再为科利华提供贷款。从股市、银行融资的通道遭到封锁后,科利华现金断流,欠款现象非常严重。
宋做出的第一个反应是出让部分网络资产,因为当时网络经济泡沫已经显现。2003年1月,科利华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资产置换议案》,决定用控股子公司北京科利华晓军管理软件有限公司61%的股权置换广东省三水市鸿南大酒店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2003年3月,“困兽犹斗”,宋推出了一套新的“考得棒”家庭学习提升系统。推出不久,非典突至,各校大门紧闭。5个月后,该系统销售仅为7000多套,距离宋25万套的销售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之后,等待科利华的,除了深渊,还是深渊。
管理上,宋颇为宽松。他曾经告诉部下,只要是为了学习,请一个半个月的假都可以批准。没有规范、理性的企业制度,个人色彩浓厚,这些将科利华带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企业危机处理之二
三鹿奶粉惊出一身冷汗
文·本刊记者 李占舟
在前往阜阳的路上,张振岭还不是很紧张。
三鹿奶粉进了45种不合格奶粉名单。他知道这是“冤案”,以为能很快解决。
在阜阳市疾病控制中心,不出张所料,很快真相大白:当时市里要求中心把检测不合格奶粉的名单上报,而中心由于在第一次检查假冒三鹿产品时有不合格的检测报告,因此阴差阳错,误报上去了。
接着,阜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错误报道三鹿奶粉为不合格奶粉一事赔礼道歉。之后,张才逐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阜阳所有超市、商场,甚至零售店全部停销三鹿奶粉,全国大部分地区从货架上撤下三鹿奶粉。据说,当时一天损失就达1000多万元。甚至有的地方扣留三鹿的经销商,认为他们进假冒伪劣奶粉,是犯罪分子。
回到石家庄后,张立即采取四项措施:第一,扩大现有的营销队伍,提高员工素质;第二,将营销管理延伸到县级,深入农村市场,了解当地零售店及批发市场的货源和销售情况;第三,印制一批宣传材料及三鹿标志,让所有经销三鹿奶粉的零售店张贴;第四,如发现价格不统一或销售假冒三鹿奶粉的零售店,迅速清查。
很快,集团向阜阳市捐助了价值35万元的奶粉,展开危机公关。同时参与捐助的,还有其他八家企业。
专家认为,及时解决危机,只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主动牵引危机的关注点,让危机为企业品牌宣传所用才是企业成熟的表现。
企业危机处理之三
丰田化解愤怒
文·本刊记者 李占舟
一辆“霸道”汽车停在两只石狮子之前,一只石狮子抬起右爪做敬礼状,另一只石狮子向下俯首,配图广告语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汽车在雪山高原上以钢索拖拉一辆绿色国产大卡车。就是这两则丰田公司的广告,引起中国民众的愤怒情绪。
“狮子是中国的图腾,绿色卡车代表中国的军车,这两则广告侮辱了中国人的感情,伤害了国人的自尊。”2003年底,越来越多的网民提出抗议。
丰田公司马上做出一系列反应。在第一时间,公司召开由多位高层参加的媒体座谈会,并于当日发布道歉书。关注此次事件的读者和媒体了解到了丰田公司的态度,事态得到控制。致歉书中,公司没有为这次事件寻找任何开脱的理由,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古谷俊男说:“出现这样的事情完全是我们的责任,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承担。”
在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之后,丰田公司表示,两则广告的创意其实都是中国人设计的。这样一来,事情背后的情况就容易被人接受。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把责任推到负责创意的中国人身上,效果可能截然相反。
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他们的核心观点是,“我不是故意的,但既然产生了这样的理解歧义,我必须道歉”,“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公司正在采取相应措施,以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消费者的谅解和信任”。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加快,也会遇到由于文化差异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情绪冲突。一旦这类事情发生,丰田的道歉技巧可活学活用。
企业危机处理之四
家乐福死磕到底
文·本刊记者 李占舟
家乐福在本土化上颇费一番工夫,选址、进货等方面都考虑到中国人的需求。2004年夏天,家乐福却很不适应周围的环境。
6月中旬,不能承受收费之重,洽洽、阿明、正林等11家知名炒货品牌组成“炒货联盟”,通过炒货行业协会在上海与家乐福对峙。很快,造纸业推波助澜,将家乐福置于尴尬境地。然后,家乐福低价搅局,惹恼春兰空调,后者扬言要给家乐福以5万元重罚。
如果是想草船借箭,家乐福心满意足。众多矛盾瞬间爆发,家乐福与供货商在“通路费”问题上狭路相逢,在市场和利润上进行博弈。
家乐福并没有采取积极行动,它“一如既往地在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尊严”。此情此景下,这未免太不合时宜。其实,在传统上,家乐福就轻视政府公关,忽视和传媒的关系。
家乐福一味强调,“应该用事实说话,大家可以来家乐福看看,我们的货架是满的”。态度生硬,一再推卸责任,并开始挑“敌方”的毛病。一时,国内数百家媒体对家乐福一致“声讨”。
其实,即便从自身利益出发,家乐福的态度也应当有所缓和。这家全球第二大的零售集团已在全国20几个大城市开设近60家分店,成为在华销售额最高的外资零售企业。据此,有人不无告诫地说,天堂向左,家乐福向右。
进入2005年以来,跨国公司麻烦不断。涉及亨氏、麦当劳、肯德基、宝洁SK-Ⅱ等等国际大品牌。其中,有些反应令人大跌眼镜,亨氏一开始竭力隐瞒真相,被揭露后被动地回收产品。宝洁则将事件定性为“恶意炒作”与“动机不纯”,并反击消费者的投诉。
专家认为,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问题构成危机事件,而对危机事件处理不当、导致对企业或品牌造成伤害,已经成为阻碍跨国企业在中国继续迅猛发展的绊脚石。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科利华",共找到
59,599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微软",共找到
22,735,67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