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数千年的传承,给华夏文明留下了许多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书法就是其中一种。不过,如果你现在看到一幅字字精美的“书法作品”时,可不要以为那一定是某一位书法大家的杰作,它有可能出自一位从没摸过毛笔的小学生之手。据报道,目前网络上流行一种“书法大师”软件,里面集中了古今中外1000余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真传,大量碑刻、书法单字达15万多个,只要按照操作步骤,几分钟时间,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就能够“创作”完成。
用电脑创作书法,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新鲜事物,对书法、对文化的交流与进步很有好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书法字库的应用,却折射出目前社会的文化投机行为已经逐步渗透到了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书法大师”软件,就是文化投机者在文化市场上的“艺术行动”,一种典型的文化投机。
“书法软件”的出现,让人想起“写作软件”的吃香。在“写作软件”中,如果要写什么文章,只要输入主题,相关的文章便会出现,“写作者”只要加以妙手剪辑,就可以成一篇文章。一些“剪辑手”还津津乐道于他们的经验,而不把这当成一种剽窃。其实,“书法软件”与“写作软件”也并无区别,如果作为一种欣赏或者合理的应用,那是好事;如果把别人写的字署上自己的名字成为自己的“作品”,那就成侵权行为了。
近年来,在社会整体大幅度进步的同时,传统文化却显得日益萧条,并日趋功利化;但功利化下的传统文化却无法真正实现市场化,达不到文化和市场的共同发展。许多打文化、艺术牌子进行的所谓文化活动,也只是为了和金钱结缘戴一个帽子,最终除了进入口袋的钞票是真实的,文化的发展、艺术的进步都是假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需要”传统艺术和利用传统艺术的投机者逐渐涌现,使得文化的投机市场化了。
作为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电脑在方便、简化了我们许多工作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好科技手段,对于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必然有着极大的好处。遗憾的是,在投机者的“引导”和使用者的推动下,科技进步的产物成为了文化投机主义的技术支撑手段,这种投机主义的盛行,既偏离了传统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的正确道路,又使两者间出现了一些无法弥合的鸿沟。
对于正在盛行中的文化投机行为,需要警惕、反思,也需要正确的引导。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