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北京“财富全球论坛”虽已落下帷幕,但其间出现的“穷人”话题令人回味再三。该话题由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C·K·普拉哈德提出,基本表述是:“穷人没有享有社会的充分权利,如果他们的权利不能完全保证,就会有危机出现。这个危机是可能的,而且冲突也是有可能的。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是进一步地建立平等……”所谓“财富论坛”,顾名思义首先是讨论如何创造、拥有财富,甚至其本身也是在展示财富与成功。40多位国际级CEO的公务飞机(最贵的4亿多元人民币)云集北京就是例证。从一般意义上理解,财富似乎与穷人无关,所以财富论坛与穷人的关系也不应该很大。但本次论坛却出现了“穷人”话题,其深刻意义也许恰在这里。
财富论坛上是如何谈论“平等”的呢?普拉哈德认为,必须让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并通过四个准则检验:第一,包容,每个人都应有机会参与到市场当中;第二,每个人能同工同酬;第三,创造性,不可能以华盛顿的方式来解决50亿人面临的问题;第四,确保这些人的产权和所有权。
所谓“平等”,当然不是指人人拥有财富量的平均,更不是简单的“杀富济贫”,而是由法律、政策、市场游戏规则所保障的机会均等和分配公平。同时,还包含政府、富人以及整个社会从价值取向、心态以及具体做法上包容和善待穷人。由此不禁联想到不久前媒体就深圳建行拟对500元以下存款收取帐户管理费问题展开的讨论。银行方面说,收取管理费的真正意图是赶走这类小储户,其经济理由则是这类储户导致银行亏本。假如“亏本”说属实,那么今后所有银行都可能会采取这种“赶”的策略,那么穷人到哪里去存款?又如,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是多年来的一大痼疾。某些建设单位或包工头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时给付,他们的心理动机很清楚:农民工是弱势者,是一个好糊弄、好欺负的人群。
穷人不是因为富人而穷,所以穷人没必要“仇富”。一个国家、社会的财富总量从来就不是谁事先规定的。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智慧而勤奋的富人和市场成功者,才促进了财富总量的快速增长。但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富人之所以富和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而穷人无疑也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同在一个环境中,假如富人缺乏对穷人的包容,甚至凭借自己的富蔑视、欺负穷人,这种环境就不能和谐,穷人对其报之以“仇”也许就是难免的了。具体到一个私营企业,凡资方漠视员工权益乃至侮辱殴打员工,该企业就不可能构建起良好的内部运营环境,没有良好的环境,老板的利润便成了无源之水。
即使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机会均等和分配公平,也不能保证就没有穷人;即使某些穷人确系懒惰或由于其它各种主观原因而受穷,他也有基本的人身权利。希望富人热心慈善固然是必要的,但无限制条件地保障穷人的基本权利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当然是富人们所希望的,但也是一种政治目标和社会整体需要,而如何化解因贫穷而诱发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从穷人与政府、富人的关系看,后二者永远是主导的方面。
政府为何要关注、关爱穷人?道义、社会责任感、执政党特有的政治信仰和政府先进的施政理念等等,固然是重要的感情基础和认识基础,但仅此似乎并不够。因为一旦把政府“人格化”,他也难免有自然人的一些人性弱点。从现代法制社会的运行特征看,只有穷人与政府也形成一种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这种关注和关爱才可能是彻底的、别无它选的。也就是说,无论拥有财富多寡,完善的法制都会赋予每一个公民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例如参与立法讨论的机会、表达政治主张的机会、评价乃至选举政府的机会等等。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立法司法、政策制定和一系列的行政管理中把穷人和富人一样看待,才能持久地维护穷人的利益。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