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最近,信息产业部下发(2005)93号文件,叫停了小灵通开通漫游服务、移动电话当作固定公话、IP专线接入等多个“违规”电信业务。
据称,这些业务导致电信业的无序竞争,造成电信业在资金和人力上的大量内耗,行业内利润大幅下滑,如果不加控制,电信业未来几年可能面临全行业亏损。
真的能产生如此结果吗?笔者不以为然。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美国大幅度放松行业管制,结果因为产生了经营上的更大自由以及竞争的压力,促使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技术,采取新的组织形式,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据测算,美国航空业取消管制每年带来137亿~197亿美元的增量收益,电信业取消管制每年带来7亿~16亿美元的增量收益。这种结果显然与我们一些所谓的业内人士的说法大相径庭。
其实,声言放松电信业管制、允许小灵通业务进入会带来无序竞争,只是为管制和既有垄断寻找借口。正像今年政协会议上一位委员的提案所言,小灵通惊醒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寡头之梦,损害了它们的利益。因此,说到底,小灵通业务的进入,导致的不是所谓的无序竞争,而是利益之争。
利益之争无可厚非,关键是要看它对消费者的福利有何影响。提高消费者福利,使消费者拥有丰富的、立体化的消费选择,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如果利益之争确实带来无序竞争,那就需要政府用制度,特别是用法律来规范;而如果利益之争带来的不是无序竞争,而是消费者福利的提高,那是百姓之幸事,又何必限制呢?
移动运营商认为,电信和网通在发展小灵通用户时,所采取的是激进的资费定价和不惜成本的优惠方式,因此带来了无序竞争。但我们看到,小灵通为运营商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中国电信新的增长点,“不惜成本”怎么会有如此效果呢?同时,我们还看到,小灵通颇受百姓青睐,业务发展势头异常强劲,这反映了百姓确实从中获得了实惠,福利得到了提高。
传统的电信产业使用有线通信网络,规模经济十分显著,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但随着光纤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电信产业原有的技术经济特征,大大降低了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西方国家已基本不再认可电信产业是一个自然垄断产业,而认为其是一个竞争性产业,这也是西方国家放松电信产业管制的理由。我国电信产业的技术水平并不低于西方国家,管制亦无多大存在的必要。之所以还在强调管制,限制小灵通业务的进入,无非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这种维护却是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作为代价的。为什么移动电话的双向收费以及各种霸道服务条款屡遭质疑却仍能岿然不动,原因不言自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施蒂格勒认为,管制现象并不能用“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却可以用利益集团对政府管制的需求来解释。经济管制主要不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有效的和仁慈的反应,而是行业中的一部分厂商利用政府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种努力。这些厂商通过种种手段或途径,对政府有关部门施加压力,获得一些政策性保护,限制其他企业进入,还企图使这些保护政策制度化、固定化,甚至法制化。
小灵通业务进入并非一定会导致无序竞争。从理论上说,厂商进入某行业是因为该行业有超额利润(垄断利润),一旦超额利润消失,进入便会停止,从而实现竞争均衡。当然,由于信息不对称,无序竞争也有出现的可能,但如果存在竞争的规范规则,则无序竞争并非不可避免,制定竞争规则才是政府的真正职责。
就小灵通业务进入而言,它既能提高消费者剩余,也会使电信运营商受益(因为它会促进效率,降低成本)。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一方面放松管制,另一方面强化竞争规则,如此才可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