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从“实用主义”角度分析,美国政府为缓解国内不满,早晚都会选择一个突破点对华“示威”,中国政府把提高出口关税计划留做“后手”也就更为实用。另外,由于纺织品出口税率调整方案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应该已有心理准备,现在也会比较容易能够接受这个事实。
中美两国在纺织服装产品贸易冲突上你来我往,告诉旁观者一个事实:解决贸易摩擦,实用主义最为有效。
虽然“实用主义”是中国政府官员给美国政府限制中国服装出口行为戴上的帽子,但是要在解决贸易摩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实用主义”措施在所难免。最后,中国政府采用主动调整部分服装产品出口关税的措施,也是本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在与贸易对手的较量中,中国政府变得越来越务实。
要采用“实用主义”的视角看待中国
纺织贸易摩擦,既要从经济利益出发,又要跳出单纯的经济思维。2004年4月,笔者在《经济棱镜》专栏的第一篇文章中,就以《看破中美贸易的幻象》为题,分析了中美之间的反倾销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贸易双方都知道自由贸易的经济好处,也知道限制自由贸易的经济损失,但是贸易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于是笔者提出“政治问题”要用“政治智慧”解决。并且,笔者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态度:首先,对于美国人的反应我们自己的反应不能过激;其次,继续扩大开放,减少自身的各种贸易壁垒,通过加大进口,一方面使中国的消费者得到实惠,享受到更多福利;另一方面,缓解对外贸易的巨大顺差,赢得更好的舆论环境。
以上两种态度都是“实用主义”的,今天虽然中国之间贸易摩擦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但是“实用主义”依然有效。
商务部部长在谈到美国的限制措施时指责对方“实用主义”是有道理的。美国人就是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了“实用主义”态度,“对自己有利的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执行”,“把纺织品进口较快增长的责任归于中国”。
《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在努力平衡对华政策,“华盛顿反华情绪的日渐滋长,让布什政府在平衡政策时陷入了一种非常复杂而微妙的境地:在向中国施压的问题上,如何才能既让国会满意,又不至于激起太平洋彼岸的怒火?”
布什政府面对这种两难境地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在最令美国国会“不满”的纺织服装贸易问题上主动出击,不管纺织贸易全球一体化进程,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分别于5月14日和5月18日两次宣布对中国一系列服装产品采取配额限制。
布什政府的目标也很直接,尽管口口要求“公平贸易”,美国商务部还是承认此举是为了“回应美国国内生产商们有关中国进口商品大幅增加正损害美国就业状况的诉求”。
在一系列的强烈反对之后,中国政府也采用了“实用主义”的态度。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2005年6月1日起,对2005年1月1日起征收出口关税的部分纺织服装产品调整关税税率,其中:对2种产品停止征收关税,对3种产品调低出口关税,对74种产品调增出口关税,新增1种征税产品。
中国政府主动对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采取自我限制措施,可以说是给足了美国人面子,西方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政府此举是“在纺织品纠纷中首先做出让步”。短期而言,中国政府采取一定的让步,“避免了与欧美之间爆发激烈的贸易战”;长远来看,自主采用关税措施限制出口数量,为调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机构打下了基础。
更加重要的是,中国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公布出如此广泛复杂的出口关税调整计划,充分说明了政府早有准备。
要知道,早在2004年底,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配额取消之前,中国商务部就表示了“抓住一体化机遇、推动质量增长,实现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为确保纺织品一体化平稳过渡,中国政府已经表示计划“对部分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希望通过采取这
一措施,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
由此可见,中国政府此次采用自行限制出口措施,并不是仓促应对美国政府,而是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机,采用了最为“实用主义”的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和政治问题。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中国政府早有计划,为什么不在布什政府出台配额限制措施之前就公布出口关税调整,从而可以避免美国人采取极端做法。
对此,笔者的看法是:既然从“实用主义”角度分析,美国政府为缓解国内不满,早晚都会选择一个突破点对华“示威”,中国政府把提高出口关税计划留做“后手”也就更为实用。另外,由于纺织品出口税率调整方案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应该已有心理准备,现在也会比较容易能够接受这个事实。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国政府”,共找到
47,243,608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雨辰 )